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部分,張遼新傳,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蟛判小�
既然事情已經決定,三人也就不再議論公事,反而開始了閒聊。曹操年輕之時為人放蕩不羈,和郭嘉正是同一型別,張遼生性人散漫,也是個不羈世俗,我行我素的主。這三人在一起自是話題不斷,從皇帝的逃跑時狼狽到皇帝逃跑地路上丟了幾個妃子,從袁紹、袁術當年在雒陽地糗事到昔日高官的一些趣聞,接著發展到張遼和郭嘉相互揭短。軍帳中一時間笑聲不斷,頗為熱鬧。
這時候,曹純急匆匆地走進了軍帳,他的臉上帶著嚴肅的表情。進入軍帳的曹純也沒有和張遼、郭嘉打招呼,直接就走到曹操身邊,將一個小紙卷交到了曹操的手中,然後就退到了一邊。這時,他才向張遼微微一頷首,用眼神招呼了一下,同時也是告訴張遼,此事與你有關。
張遼眼睛翻了翻,他已經能估計出這小紙捲上寫的是什麼了,不外乎皇帝就接受了太尉的勸說,欲行離間之計罷了。
果然,曹操看完紙捲上的內容,笑著將紙卷遞給了郭嘉,嘴裡說道:“唉!畢竟還是沉不住氣,被老太尉一嗦就沒有主見了。”
張遼聽了撇撇嘴,誰家的十六歲少年能向劉協一樣有Wap.16 K.Cn如此豐富的經歷,換了他們,估計在雒陽就要發難了。
郭嘉接過紙卷只是略微的掃了一遍,然後順手就遞給了張遼。張遼拿到手,瞄了一眼,上面果然寫著“帝欲行分化離間之策”這八個字。
“有確定的時間嘛?”張遼問道。
曹純搖搖頭。但郭嘉卻說:“這用不著猜,應該就是下次例行的朝會上見分曉。”
“唉!這幫傢伙估計是在長安待得太鬱悶,才剛剛得到自由,卻又惦記上了人家的東西。說句不好聽的話,真真不當為人子。”張遼說。
“他們可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他們代表的是皇帝。”郭嘉不屑的說。
“皇帝?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將相王侯,寧有種乎?當年的劉家也是藉著陳勝和項羽的風才得到的天下。那有什麼不變的王朝。”張遼這番話已經近乎叛逆,若不是適逢亂世,他此話一出,讓他死十次都不夠。可惜現在已經形成了諸侯割據,曹操也因為種種原因有了另外的想法。曹純是曹家人,郭嘉也對劉家沒有忠誠感,自然不會有人斥責與他。這也就是荀不在,若是荀這個死腦筋(張遼語)在的話,張遼說話必然會有所顧忌。
曹操此時的心裡卻很是失望,他雖然對如今的皇帝劉協昔日的種種做法有所不滿,自己的實力的膨脹也讓他有了別的念頭,可他一直在猶豫。所以他能讓張遼他們暢所欲言,故意為發兵救援皇帝設定障礙而視而不見;也能容忍荀等人的保皇觀念,為救援皇帝而四處努力。可是當他決定發兵之時,他也沒有真正的做出決定。但當他帶兵感到雒陽後,董昭傳來的訊息讓他感到了寒心,皇帝竟然在他剛剛趕到後就想著分化他的部下,所以他聽從了董昭的建議,以手中的實力行攝政之舉,也採納了張遼的建議,修繕雒陽,讓皇帝移駕東平,乾脆將皇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雖然曹操依然沒有下定決心取而代之,但內心的天平已經完全傾斜了。他不再是那個以得到“漢故徵西將軍曹侯”的稱號而滿足的曹操,他開始向真正的王者前進了一大步。
“奉孝,此事你如何看?”曹操問道。
“此事易爾!”郭嘉一臉輕鬆的說。
曹純聽到郭嘉的話,緊張的表情頓時鬆弛下來。而曹操和張遼卻始終保持著輕鬆地神態,像是早就知道郭嘉一定會有對策一樣。
第三卷 第一四四章
更新時間:2009…1…3 20:06:25 本章字數:3318
在曹純將皇帝欲對曹操麾下行分化離間之策傳到曹操的中軍帳後,曹操、張遼、曹純、郭嘉四人在商議對策,當郭嘉說到“此事易爾”之時,原本因為曹純的緊張而使得帳中略有壓抑的氣氛變得輕鬆了。
“計將安出?”曹操問道。
“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郭嘉說道。
“哈哈哈!”曹操撫掌大笑,“不虧是郭奉孝!你與文遠性情相投,就連出謀劃策也多是同樣的思路!有你等二人,曹某無憂矣!”
郭嘉一聽,看著張遼笑罵道:“好你個文遠,既然你有辦法,為何還要我在此出乖露
“你休要怪我。”張遼也笑著說:“我只是有這樣一個大概的想法,至於具體如何應對,那可不是我之所長。這種事情原本就是你們這些專業謀士的職責,而我只是一個武將,帶兵打仗才是本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