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6部分,三國之劉備復漢,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哎!妙才,劉玄德兵馬時刻緊逼。剛剛信報傳來,他們的先頭部隊距離潼關不過三十餘里!這幾日的交戰你也看到了,我們能有幾分勝算?為兄不得不先將你們送到長安,還請賢弟見諒!”曹仁一副誠懇的樣子說道。
望著曹仁,夏侯淵自己也清楚現在這個形勢,本以為曹仁辯解幾句,自己再和他爭一爭便會留下了。哪知道,曹仁和自己一樣,對對方的瞭解頗深,直言因由,使得自己再難爭辯。想罷,他說道:“想必兄臺尚未到元讓房中,便由我去和他講吧!你安排十幾名騎兵送我二人吧!這幾個子侄便交給你了!”
聞聽此言,曹仁臉色一變。
他本意想讓夏侯淵的幾個兒子隨同夏侯淵一同返回長安。然而,夏侯淵見自己勢必要退回長安,便先行答應下來,順勢留下幾個兒子跟隨曹仁鎮守潼關。
如此一來,曹仁卻又不好不答應。
曹操麾下的兩員智勇之將各自勝了一局,相互一笑。
曹仁握住夏侯淵的手說道:“知我者,妙才也!”
“懂我者,子孝也!”兩人雙手緊握,真情流露。
在兒子們的服侍下,夏侯淵陪同曹仁一起去見夏侯惇。
夏侯惇傷勢比夏侯淵要重一些,傷在了左肋,失血過多,還沒有醒來!
上藥的郎中還在一旁收拾傢伙事,見曹仁和夏侯淵進來,趕忙上前見禮。
“元讓傷勢如何?”
“回稟都督,元讓將軍因失血過多,暫時昏迷!別無大礙!”
“可否經受顛簸之苦?”
“最好不要!至此戰時,需多墊被褥,減輕顛簸!”
“如此甚好!”
讓郎中離去,曹仁讓夏侯惇的四個兒子迅速備好馬車,護送著夏侯淵和夏侯惇兩人返回長安。
畢竟夏侯惇在昏迷中,曹仁又是大都督,使得夏侯惇的四個兒子不得不聽。
第328章 七子感傷守潼關,三小合力助張苞
第328章七子感傷守潼關,三小合力助張苞
上回書中我們講到了曹仁退回潼關,便尋了夏侯淵,商議著將受傷的夏侯淵和夏侯惇二人送回長安。
夏侯淵深知曹仁的為人,先是答應了退到長安養傷,又讓自己的幾個兒子留在了曹仁身側。
當日,夏侯惇的四個兒子夏侯充(夏侯子蘭)、夏侯楙(夏侯子林)、夏侯羽(夏侯子臧)、夏侯清(夏侯子江)帶著一百名士兵,護送著兩輛馬車,緩緩離開了潼關,朝著長安而去。
曹仁身邊站著的是夏侯淵的幾個兒子:長子夏侯衡(夏侯伯權)、三子夏侯稱(夏侯叔權)、四子夏侯威(夏侯季權)、五子夏侯榮(夏侯幼權)。
其實,夏侯淵麾下有七子。前文書中講過,次子夏侯霸如今落到了劉備的麾下,常年住在張飛的府中,守護著妹妹夏侯氏。
六子夏侯惠、七子夏侯和尚未成年,卻少有才名,環宇遠播!
便是跟在曹仁身後的這四個兒子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相比的!要不然,他們四人也不可能從黃忠的刀下救下夏侯淵!
只是作為長子的夏侯衡,相對三位弟弟的記載卻有些差池。
三國通俗演義中有這樣的記載:
魏名將夏侯淵長子。娶了曹操之弟海陽哀侯的女兒,特別受恩賞寵信。後繼承父親夏侯淵的爵位,之後又轉封為安寧亭侯。他死後,兒子夏侯績繼承,為虎賁中郎將,孫子夏侯褒也依序繼承。
而夏侯稱,夏侯叔權呢?!
三國通俗演義中的記載是這樣的:
夏侯淵第三子。兒時便好糾集夥伴,自任統帥,常以軍旅戰陣之事做遊戲,違者以鞭笞之,眾童莫敢違抗。夏侯淵使讀《項羽傳》及兵書,稱不肯,認為”能則自為耳,安能學人?”年十六在田中見虎,騎馬追趕,一箭射殺一虎。曹操為之欣慰。稱與曹丕私交甚好,每臨筵會則語驚四座。
此子武藝非凡,常常與夏侯惇較武,憑一己之力可獨戰夏侯惇四子。
此番救下父親夏侯淵,他獨自抵擋黃忠十餘合。其武勇之力可見一斑!
四子夏侯威,夏侯季權,武能提兵上馬衝鋒陷陣,文能撰筆安邦定國!
這是曹操給這個年輕人的評價。
三國通俗演義中的記載如下:
夏侯淵第四子。夏侯威性格任俠,歷荊、兗二州刺史,並與曹丕、曹植等相友善。其時泰山人羊祜,博學能屬文,善談論;夏侯威深異其才,乃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