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部分,三國之劉備復漢,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儒宣讀完畢,董卓大聲叱使左右衛士上龍榻扶天子下殿。
好個天子,痴呆呆,茫然然,被人解下璽綏,北面長跪,甘願稱臣聽命,嚶嚶悽悽不敢言!
怒罵董卓,好賊子,欺壓天子尚不足,更是直指何太后。
他又指使李儒將那何太后拖到殿上,去服候敕,丟與天子身側。
見到太后,年少的天子方才號啕出聲,摟著太后悲切不已。
群臣更是悲切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階下大臣之中不乏剛正之士,早有人忍無可忍,奮身而出,高聲怒吼:“逆子賊臣董卓,你竟敢做這欺天之事?吾便是以頸血濺汝,也要杖殺汝!”
言畢,便揮舞著手中的象牙簡斛,直擊董卓。
董卓大怒,喝令武士拿下。
卻是尚書丁管,董卓令武士將他拖出午門斬首。
丁管怒罵董卓,至死神色不變。
真如後人做事道:
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
滿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董卓請陳留王劉協登基。
群臣朝賀完畢,散朝。
董卓又使人將何太后、弘農王辯以及唐妃鎖入永安宮,禁止群臣出入。可憐天子辯四月登基,時至九月被廢。
前文書中說過,董卓所立陳留王協,表字伯和,乃王美人所生而受董太后所養,為靈帝中子,深受靈帝喜愛,欲立為太子。陰差陽錯,真的當上了皇帝,只不過是傀儡罷了。這便是史上的漢獻帝。
獻帝時年方九歲,改元初平,立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上殿可攜帶劍履,可謂是威福崇尚之極。
李儒勸說董卓要摺用名流,以收人望,更是推薦蔡邕等有才華的人。
董卓命人徵之。可是蔡邕不屑與他為伍,令他十分氣惱。他遣人對蔡邕說道:“相國大人說了,你要是不出仕,就要滅了你的九族。”
蔡邕一個文人,頓時嚇破了膽,便乖乖的應了命。
見蔡邕出仕,董卓大喜,竟然在一個月的時間了連續三次遷了蔡邕的官。
時間不久,董卓廢帝的鬧劇傳到了下邳。
下邳太守劉備聞之,大怒,便欲興兵討伐,為陳珪所阻。
陳珪勸說道:“如今天下各方諸侯都在圍觀,而主公貿然出兵,我軍勢孤,難以湊效,豈不是助那董賊聲望不成?”
劉備深思,甚覺有理,遂使諸將勤加操練,以備需時。
陳登、樂隱卻陳說劉備:“主公應該發表檄文,備言董卓之包拯,將欲征討之。以此傳播主公之名望,使天下人都知道主公的賢明。”
劉備沉吟片刻,便言道:“某歸屬徐州牧陶使君麾下,當先請示陶使君,以全利益。元奇,你火速前往徐州,代我向陶使君詳說此事,便說我願親統大軍討伐逆賊董卓。元龍,你馬上撰寫檄文,通告諸州郡,兩月之後,相約洛陽!”
陳登下去撰寫檄文,被老父親陳珪得知。
陳珪大罵陳登二人:“你二人這是在謀害主公。董卓若知主公行事,定然引大軍來攻。此事當謹而慎之~!況且,主公聲望不足,難以號令天下。你且將檄文交予老夫。”
陳珪從陳登手中拿過檄文,匆匆來見劉備。
聽完老人家的一席話,劉備問道:“老人家,依你之見備當如何?”
“先積糧籌兵,做好備戰。然後在派出探馬,時刻打探朝中訊息。若是董卓再做叛逆之事,便火速發出檄文,聯絡袁紹,再通告天下諸侯。那個時候,藉助袁氏門閥的聲望,正好提升主公的名望!”陳珪果然老練,做事滴水不漏。
劉備聽完,倍言遵從。
果不其然,董卓還真被陳珪說中了。
不出兩月,弘農王受困於永安宮,衣食漸缺,生存都成困難。實乃董卓暗中操縱所致。弘農王帝悲切,終日落淚,遂賦詩於牆上:“嫩草綠凝煙,嫋嫋雙飛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何人仗忠義,洩我心中怨!”
奈何董卓派人時刻監視,如此詩詞又怎會不傳到他的耳中?
得此口實,董卓竟然派遣李儒進宮,以鳩酒毒殺弘農王。李儒強使武士迫死何太后,又派人將唐妃用白綾絞殺。弘農王悲切不已,知道死將臨頭,也硬氣了起來,舉起鳩酒一飲而盡。
可憐太子辯登基短短數月,終究喪命於宮中
弒殺弘農王后,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