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部分,大漢帝國雄風錄,巴喬的中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所謂禍不單行,這邊還沒找出刺客,那邊廂,高句麗和朝鮮三國的奴隸來源都已經面臨著枯竭的危險。
自征服朝鮮以來,遼東官方從朝鮮半島先後購買了一萬多奴隸,基本上全部用於開墾新的土地,美其名曰:邊墾。
另外,還從高句麗手中先後採用包括武器換奴隸,糧食換奴隸以及奢侈品換奴隸等多種靈活的交易方式,以刺激奴隸市場的發展。
說老實話,高句麗人手中奴隸素質遠遠高於朝鮮奴隸。
一般的朝鮮奴隸基本上頂多就是開開荒地,搬搬糧食,不能很好的滿足官方的礦場,作坊以及船廠等高強度高體力要求的工作。
所以相對的,朝鮮奴隸一般是買給老百姓用做開荒之用,而高句麗人的奴隸則大都被投入到開發礦場,砍伐樹木等工作中。
當然待遇也是一今天上,一個地下,自從有了朝鮮奴隸的介入之後,高句麗方面販運過來的奴隸不再被允許買入私人家庭。
儘管他們從事的工作很辛苦,但是相比朝鮮奴隸,在官方的監督下,他們的生命更加安全,而且自由也來得最快。
大漢文化有它包容的一面,即使是外族人,只要你表現的好,那麼也就可以很快得到大漢的承認,予以你自由的身份,更可直接被僱傭為軍人,成為榮耀的帝國軍隊的中的一員。
但是不管是草原上,還是朝鮮半島上,奴隸總是有限的。
當販奴運動越演越烈的時候,伴隨著奴隸商人巨大的利潤地同時,可以買賣的奴隸越來越少了。
從三月起。高句麗控制範圍內的奴隸已經銳減到不足原來地五成到五月底,這個數字進一步減少,甚至在草原土的很多地方。已經再看不到非高句麗秩序中的小部落。
偉大地導師說過,資本只需要有百分三百的利潤,那麼它就可以踐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