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部分,大唐探幽錄,無組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含元殿裡又出現一陣詭奇的靜默,只有藍名煥似泣血般的聲音,額頭磕在地上,怦怦有聲:“陛下,臣一人的頭不足惜,只怕陛下的仁政因此而無法實行,禍害百姓,陛下可還記得……‘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麼?”

鴉雀無聲中,武三思在旁,忽地叫道:“裝的!姑母,這是跟狄仁傑十八子串通起來裝的,他們是故意做戲的,姑母不要相信!”

他震驚之下,竟不顧失言,又看向狄仁傑道:“狄大人,你不覺著這種招數實在太過幼稚麼?指望跟人合演一齣戲就要矇混過關了?”最後一句,又瞪向阿弦。

阿弦反唇相譏:“論起演戲,誰能比得過樑侯?”

武承嗣在旁不做聲,可見武三思屢屢針對阿弦,又見阿弦竟毫不退讓,他的眼中透出詫異之色,便微微轉身打量阿弦。

武三思指著阿弦道:“你太放肆了!”

正在爭執,武后忽地說道:“夠了。”

滿殿噤聲。

武后看著手中的《大寶箴》,又看看跪在地上的藍名煥:“‘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藍名煥抬頭。

武后微微一笑:“那愛卿可記得,當你奉上這篇《大寶箴》之時,朕召你到御前,跟你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她竟然自稱“朕”……

驚雷在頭頂連環炸響一樣。

武三思悚然驚心,連武承嗣也驚得後退,幾乎忘了去想武后問出這句話的用意。

狄仁傑跟阿弦卻很快明白了武后的用心。

——怪不得武后想要“眼見為實”。

張蘊古被殺是631年之事,此事是太宗平生憾事,但以太宗的性情自不會昭告天下似的嚷嚷出去,只怕私底下……會對最親近的人提起一二。

而武后畢竟曾做過太宗的才人,如今她敢這樣問,只怕就是因知道了此中的一點詳細,所以才會出言考問。

就算藍名煥是被人“唆使”或者別有用心,事先打聽到大理寺的路徑以及趙彥宅子等,但是這一點機密,他卻無論如何探聽不到。

所以如果這一刻藍名煥答不出,他的命運就會在此刻註定。

同時……只怕狄仁傑跟阿弦也會被牽連。

………

藍名煥抬頭看著武后——奇怪的是,此刻在藍大人的眼前,所坐著的並不是一個美貌絕倫的皇后,而是……當初那個威武聖明的太宗陛下。

寫《大寶箴》的時候,本半是規勸,半是諷諫。其中“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更是無人敢說的驚世駭俗“狂語”。

誰知太宗的心胸竟如此廣闊仁德,而那一次的召見,正是張蘊古畢生之中,最值得回味跟榮耀的時刻。

所以,他怎會不記得太宗對他所說的第一句話?

藍名煥的臉上浮現一種難以形容的奇異笑意。

“——你好大的膽子!”藍名煥望著武后,如此這般徐徐說道:“不怕朕砍你的頭嗎?”

武三思跟武承嗣幾乎往後跌倒。

連阿弦跟狄仁傑也忍不住肝顫。

牛公公連出聲喝止都忘了。

所有人之中,只有武后穩坐依然,眼底閃爍著叫人無法琢磨的篤然笑意。

第229章 你我之間

當初太宗枉殺了張蘊古; 此後每每想起; 著實後悔。

有一次; 太宗回憶往事,心潮澎湃,曾對當時的才人武媚說起此事。

太宗嘆息:“朕還清楚的記得; 在召見他的時候; 朕故意恐嚇他……”

雖驚豔於《大寶箴》的文字; 卻要考驗臣子的膽量,或許也有玩鬧之心在內。

當時太宗把《大寶箴》丟到張蘊古身前; 佯怒喝道:

——“你好大的膽子; 不怕朕砍你的頭嗎?”

可是誰能想到; 此後居然……真的砍了他的頭。

真正是世事難料。

………

藍名煥的一句回答; 給了武后一個滿意的答覆。

在武三思跳起來指天罵地之前,武后道:“好了,都不必再說了; 我心裡已經有數。”

手指輕輕地在《大寶箴》上掠過; 那一行行珠璣文字也在指尖流轉。

——大明無偏照; 至公無私親。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如衡如石,不定物以數,物之懸者,輕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子與情人

冷如冰

少爺,別太放肆

西門線上

對酒當歌

天馬行空

孔子密碼

猜火車

紅嗩吶

炒作

請不要在組織裡談戀愛[綜鬼滅]

天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