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啊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3部分,三國之問鼎天下,閃啊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從歷史當中汲取更多的養分。以前讀史更多的關注點,是在那些英雄豪傑的事蹟上,現在回想起來,他卻能從中品咂出以前絕不曾領會的東西。
中原可以合天下之全勢,這種山川地理早就的形勢可以說,深刻的影響了中國的文化,趨於保守,容易安於現狀的內向型文化,不能不說沒有地理的因素在內。劉琮記得前世時曾看過的地緣政治學,雖然未曾深入研究,但其中的觀點他還是大致瞭解了。恪守中庸之道的儒家學說,除了封建帝王的統治需要之外,地理因素形成的心態也不可忽視。
具體到當下的時代而言,這種因地勢而造就的不同心態就更加容易看出了。江東世家大族為何會保守?長江天塹給人造成的心理上的安全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反觀曹操,身處中原,四面皆受敵,不奮發圖強早就被人鏟得草根都不剩了。
中原處於四方之中,為四方聯絡的樞紐,由中原趨周圍地域,由周圍地域趨中原都非常便捷。比如荊州若出兵中原,自南陽北上,過葉城便一馬平川。關中、漢中亦如是。河北南下,若直趨許都,也不過是從黎陽渡河,奪官渡經陳留,離許都就不遠了。西面地形,也是如此,相比之下,稍微遠了一些而已。
劉琮很清楚的認識到,在關乎天下的角逐中,中原一直都是必爭之地。只有中原,唯有中原才是真正逐鹿天下的競技場。只有中原四通八達的地理條件,才能獲得控御八方的形勢。自己無論怎樣,都繞不開這個中國之腹心。
不過劉琮也知道,逐鹿雖在中原,但從歷史上來看,能參與逐鹿的群雄卻多不起於中原,而是起於四角,先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因天時,據地利,得人和,從容經營,積蓄實力,往往能夠成就一方霸業。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然而這只是完成了積累階段,正如劉琮的現狀相同,若要統一天下,則必須於積累階段完成之後,進取中原,取決於對中原的經營。
從治到亂、從合到分的階段,據中原四戰之地者常難,而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者常易,而從亂趨治、從分趨合的階段,只有走出四角爭奪中原者,才有機會爭奪天下,若仍然固守一隅,則終究難以擺脫偏霸局面。
現在劉琮所面臨的情況,正是從亂趨治、從分趨合的階段。紛亂之初的群雄多已凋零,勢力最強者不過三家而已。雖然和原本歷史上已經大相徑庭,但形勢也有相似之處。
如果從歷史上來看,秦、漢和唐都是以關中為基礎進取天下,不過放到現在,關中殘破,並不是個很合適的選擇。而光武帝劉秀則開創了從河北進取天下的先例,劉秀雖起自南陽,但真正開創基業卻是從河北而起,先據河北、河內為根基,次取河南,據洛陽,立為都。然後遣將四略,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終於統一天下。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西晉和隋也都是以北方平定南方而統一天下,不過他們所憑的基業卻都因襲了前代的成資。到了明朝朱元璋,則開創了由東南進取天下的先例。
所有這些原本歷史上的“先例”都體現出固有的規律,在劉琮看來,自己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不管是從關中取中原也好,還是自東南席捲北上也罷,實力才是最重要的。在原本的歷史上孫權也曾嘗試過爭奪合肥,卻被張遼打的鼻青臉腫,落得個“渣權”的名聲。當然這個名聲的由來並不全因於此,但至少說明,哪怕是偏安江東的孫權,都有爭奪天下的野心,而落在實際行動中,就必須北上爭奪中原。
就目前而言,曹操立足中原,正可謂首當其衝,那麼若是爭奪淮安,會不會將戰火引到徐州,從而大打出手,以至於劉備從中漁利呢?
對於這個問題,周瑜和法正都認為,曹操應該不會在徐州與劉琮全力相爭,而諸葛亮則認為如果不能一戰而定,很可能會迫使曹操不斷增兵徐州。畢竟劉備現在只佔據了鄴城及附近數城,而且尚未與袁譚決裂。
然而不管怎麼說,自江東出兵北上是毫無疑問的,至於將來曹操如何應對,到時候審時度勢,再行決議便是了。
回到襄陽城時,天色已近黃昏,劉琮回首望去,見夕陽西下,山巒披霞,景色如畫,心中不禁暗自思忖,卻不知曹操若得知自己揮軍北上,攻打盱眙、淮安,會如何反應?
第433章 兵馬未動糧草行
連續數日的迷濛細雨,雖然還帶著初春的涼意,卻並不讓人覺得煩惱,尤其是對農夫來說,望著被春雨滋潤的田地,心中湧起的便是對豐收的渴望。而在城北的軍營之中,將士們仍舊冒雨出操訓練,並沒有因為這場春雨而懈怠。
如今城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