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啊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4部分,三國之問鼎天下,閃啊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在既然解決了盟友的問題,劉琮便開始考慮如何對付漢中了。
漢中的重要性法正已經說的很清楚:“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對於劉琮而言,拿下漢中,不但能夠直接威脅到關中地區,加速關中諸將,尤其是馬騰、韓遂與曹操的分歧決裂,更重要的是打通了南陽與益州的另一條通道。在形勢上可謂居高臨下,彼時攻守自如,進退都掌握著主動權。
而且現在益州各部已陸續改編完畢,攻打漢中正當其時。在糧草方面,劉琮並不擔心,益州本身就不缺糧,加上有荊州這個強大的後盾,絕不會出現糧草不繼的情況。劉琮現在擔心的是曹操搶先下手,若是被其奪下漢中,益州就等於門戶大開,時刻會受到曹軍的威脅。
對此法正也認為必須防範,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快速度,搶在曹操用兵之前攻取漢中。他如今被劉琮任命為鎮威將軍,參議軍務,相當於總參謀長,在荊州軍中地位僅次於賈詡、魏延、徐庶等聊聊數人,比之諸葛亮還要高一些。
按說現在已經入冬,並不適於用兵,但是劉琮在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決定於十一月底出兵漢中。
此次入蜀所帶的一萬餘人馬肯定是不夠的,不過經過對益州軍的改編,如今高順、呂蒙等將所屬各部,大多都已擴編。其中尤以呂蒙麾下人馬最多,已近五千餘人。至於陽範的山越營,則在攻取成都後不久,便返回了江東。
如果不是自信已掌控了益州,劉琮也不敢輕易出兵漢中。對於新政的推行其實就是開頭最難,一旦得到了新政的好處,不管是世家大族也好,還是豪強寒門也罷,讓他們再改弦更張,重回老路就很難了。這也是劉琮急於發動漢中之戰的另一個原因,在這個時代唯有對外戰爭,不斷擴張,才能做出更大更美味的蛋糕,否則大夥兒跟你混,圖的是啥?
在劉琮宣佈了這個決定之後,以黃權為代表的益州大族自然不會反對,他們巴不得劉琮攻下更多地盤,好讓子弟有官可做,畢竟益州之內的官職多已瓜分完畢,想要擴大家族的影響力,就只能把目光看的更遠了。而吳懿、鄧賢等武將更是覺得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紛紛向劉琮請命出戰。
高階將領尚且如此,益州軍中的中下級軍官就更可想而知了,本來對於改編之事他們還頗多微詞,覺得劉琮這是不信任益州的武將,故而採取釜底抽薪的辦法,剝離武將對於部曲私兵的控制,但現在想想,自己又不打算叛亂,要那麼多部曲幹嘛?只要忠於劉琮,還怕沒士卒可用麼?
有了世家大族的支援,益州的戰爭動員很快便展開了,十一月二十日,劉琮親領兩萬八千餘人馬出成都,經綿陽過梓潼,於十二月初兵臨陽安關下。而此時加上沿途會合的其餘各部,總兵力已達三萬五千餘人。
與此同時,趙雲、龐統率一萬餘人自宛城西進,與劉琮的主力遙相呼應。
訊息傳到漢中南鄭,張魯頓感菊花一緊。他沒想到劉琮來的如此快,好在陽安關還控制在漢中軍手中,否則乾脆別抵抗了。
駐守陽安關的大將是張魯的弟弟張衛,擁兵兩萬餘眾,據關而守。
正寒冬逢大雪,本就崎嶇不平的山路更為難行,也使得依山而建的陽安關更顯巍峨,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
陽安關背倚雞公山,北瀕嘉陵江,地勢之險要,令早有所料的劉琮都感到很棘手。
當年張魯率兵自成都北上,沿劍閣棧道出古百牢關,到達沔陽。首先從陽安關開啟缺口,並築寨堡於西側的走馬嶺,隨後,南渡沔水佔領定軍山,北面奪取天蕩山,殺死漢中太守蘇固,從而佔領整個漢中,可見陽安關的重要性。
在陽安關外十餘里之地安營紮寨之後,劉琮親自與呂蒙等將策馬出營,以就近觀察地形。
寒風呼嘯,大雪紛飛,舉目遠眺,只見天地間白茫茫一片,隱約可見走馬嶺上營壘相接,陽安關扼於要道,鹹河在關外繞過,更為這座險關增加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欲破此關,必先取走馬嶺。”劉琮身披的猩紅大氅被風吹得翻卷起來,不過劉琮卻毫不理會,伸手指著西側的連綿山巒說道。
走馬嶺上的營壘隔鹹河與陽安關遙遙相對,對進攻陽安關的一方來說是個巨大的威脅。
不過呂蒙卻不這麼認為,他眯著雙眼思忖片刻,對劉琮說道:“我軍遠來,利在速戰速決,若分兵攻打走馬嶺,恐非數日可下,不若直取關隘,攻其不備!”
劉琮聞言微微一怔,目光自險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