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部分,食王傳,津鴻一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不會減少的,王況特地讓人上山去檢查過,說是沿途基本都是灌木叢生,沒有住了人家的,而且在山上的小溪流還是在一個山澗裡,兩邊都是一兩丈高的絕壁,走獸絕對沒法下去飲水,這就保證了水源的清潔xìng。
現在要做的就是在那小溪邊上築起三個大水池,水車車起來的水就注到水池裡,三個池,一個比一個低半尺,最高的一個池蓄車上來的水,水從第一個池底上開了的一排大孔和中間裝滿了細細的河砂的池子連通,水從下面往上滲,然後就透過缺口注到第三個池裡,算是起一個簡易的過濾作用,把水中帶的泥砂和落葉什麼的攔住。第三個池中間靠底部的地方則開了一大排的孔,竹管直接chā進去就可以放水出來。
設計圖已經jiāo給了林明,讓他安排人手去做,林明早就在王況說要給城裡引水,省去人們去井裡提水的麻煩後,就已經躍躍yù試,這可是個政績工程,而且是真真切切的為民謀利,能給他加分不少的,他還記得王況的承諾。
砌個池子,並不需要很多人手,有三五個人,幾天就能完成,材料都是現成的,燒城磚的窯還沒撤掉,讓他們燒一批來就是,磚縫的粘結,自然就用的土辦法,糯米加jī蛋加石灰再加點粘土,就是被水泡上個一兩百年,也不帶散架的。
至於說從磚上慢慢滲透出來流下來的水,也沒làng費,池底下四周都要挖了溝,滲透出的水都被溝引回到小溪流裡,免得時間一長,水滲透多了,將池底的地基給泡爛了。
引水的竹管是個**煩,這竹管必須要用到三年以上的老竹,而且是要伐了放家裡幹了沒裂縫的那種,嫩竹雖然被水一直泡著,是不會開裂,但竹太嫩,經不起泡,三五年時間就要換一批,還不如直接用老竹,用上個十幾年,只要沒有人為去破壞,都沒什麼問題。
為了保證節水,不至於讓那些人家在水缸滿了後,水還一直的流淌,所以在城裡還需要再建幾個蓄水池,城外引來的水都注到水池裡,各家需要用的水就從水池裡引,從水池往各家引的管就都是全程密封,各家只需要在水缸裡的水滿了後,用個軟木塞將竹管堵住就行,要用水了再將塞子一拔。這樣全程密封的好處也是為了防止那些喜歡飛高的鳥雀跑水管那飲水,把鳥糞嗬到水管中,同時,也能防止有小孩子惡作劇,將砂土揚到水管裡面。
所以這就要求老竹是不能開裂的,乾的老竹沒裂縫,一泡了水就更加的緊實,更不容易開裂了。
幾根老竹好找,但是這引水工程,王況算過,從水池到城裡,有一里地,一排十根竹管,就算每根長一丈(三米,太長了,竹梢就太細,截面不夠大),再加上接頭的重疊部位,光城外就需要近兩千根老竹,城內需要的就更多,還要考慮到給以後增加的住戶預留介面和水道,總的算起來需五千根以上的老竹。
還是黃良這個老狐狸有辦法,不光建州有竹啊,周邊的州都有,因此,除了發文讓各縣收集三年以上的幹竹外,又給饒州,汀州,衢州等幾個州發了函,說是宣德郎正要找三年以上的不開裂的乾的老竹,數量不少,宣德郎正頭疼呢,若你是你們誰能幫宣德郎解決了這個難題,尤其是能直接將老竹的竹節都打通了送來,那,後面的就不用某來細說了吧?
黃良這個老傢伙,最近兩年總是喜歡打著王況的旗號去要挾周邊的州縣,而且是一試一個準,試得他都用上癮了,要不是王況提醒他,總是這麼下去,怕是對他自己的官聲不大好,不然恐怕現在在周邊州縣的父母官印象裡,王況就成了個無利不起早的傢伙了。
黃良並不是沒有能力,總的來說,建州在他的治理下,還算是不錯的,想想下,才歸唐多少年,建州的人口就有了八萬,比起饒州衢州這些早就歸唐的還多了許多。這裡面,固然有建州基本沒戰事的原因,可也是和建州這幾年的安定,沒什麼惡霸痞子有很大關係,流民一來就不大想走了,這麼些年,欺男霸nv的現象幾乎就沒在建州發生過一起。
黃良欠缺的只是經濟能力,尤其是經濟全域性觀,不光是他,幾乎全大唐,絕大部分,甚至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後面恐怕還要再加上那麼一兩個九上去的官員都沒有經濟大局觀的意識,這和他們所受的教育,家庭環境和社會背景是密切相關的。
長久以來,中原不管是哪個朝代更迭,擺在當局面前的最重要問題就是溫飽問題,他們的努力方向也都是解決溫飽問題,而且是一直都沒解決的問題,所以也就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去考慮解決溫飽之後要解決什麼問題。但只要給了他們機會,給了他們一個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