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2部分,食王傳,津鴻一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過一個多月換和現在換沒什麼區別,小東家回建安,那是比過年還隆重的節日,就該如此的好好慶賀一番,要不是小東家不大喜歡熱鬧,又都想著小東家這一次去長安幹出許多轟轟烈烈的事情來,這心力的消耗怕是不小,現在累呢,要讓他好好休息才是,不然他們保證就都敲鑼打鼓的鬧開了。
不過不能敲鑼打鼓,但是大家卻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同一種慶祝方式,那就是流水大席,第二天一早,先是有一兩家在自家mén口擺出酒菜供過往的客商任意取食,有一家就有兩家,接著就有第三家,第四家也紛紛效仿,還沒等到中午時分,整個建安城裡,大街小巷就都是案桌挨著案桌,碗碟疊著碗碟,酒罈壘著酒罈,比起一年一度的秋後流水還要熱鬧上三分。
建安的流水席早已經是聞名天下,許多地方都仿效,但終究世人還是公認要吃流水,就必須來建安才能算是吃到流水了。現在又快到年底,來建安的大多都是商人居多,這些人平日裡自然是賺錢為第一要務,可不是麼,自己身上可揹負著全家人的生計呢,怎麼可能專mén為了一個流水大席而放棄營生的,因此一般如果沒有在流水席的時候有到建安的貿易jiāo通,基本都是沒來,只能在心裡偷偷的咽口水的,自然就有許多人對流水大席是隻聽說過,卻沒見識過的。
這下一見,乖乖隆滴咚,不得了呀,這哪是其他地方的流水席能比的?別地的流水,那是隻上一次的菜,上多少吃完就結束,這建安不的,吃完一樣又上一樣,一直到了傍晚,每一家的案桌上早上有幾盤菜,到這時候還是有幾盤菜,不過數量是同了,但菜卻是變了,一天下來,同一家的菜是絕對不帶重樣的。
一打聽,原來是慶祝建安侯回建安了,所以搞得比一年一度的流水還隆重,要是每年的流水,最多也就是維持到午後就散了,今天可是維持了整整的一天於是,個個在小心且樂滋滋的品著美食的同時,也不忘了建安民眾jiāo代的話,小東家需要休息呢,莫要大聲喧譁。要是有誰突然吃到盡情處,大呼過癮的時候,就有旁人小心提醒,於是馬上一捂了嘴巴,四處張望一下,引起別人太多關注的,就趕快低了頭挪到遠處繼續戰鬥去,若沒引起太多關注的,則臉紅紅的,暗道一聲僥倖,然後繼續吃喝。
所有人裡,最高興的不是建安百姓,不是那些商賈走卒,也不是建州官員,而是前琉求國主,現在被賜名為李勤的安逸王
本來李勤得知道琉求設縣而不是如他原來心裡揣摩的,其他外族內附按慣例都是至少設一州,因此琉求好歹應有個州的名義,但結果卻是設縣,又得知道今後將設夷州,就覺得自己虧了那麼一點點的,本來他還想著,琉求設州,託管在建州名下,自己在建州住也就名正言順的,所以在賀表裡才會要求說歸建州管,現在好麼,自己給自己圈了個套,自己然後一頭鑽了進去。
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那是這時候的夷州也是叫琉求,並不是說重名的緣故,而是世人把琉求和夷州搞hún了,以為是同一個地方,因此在王況見到李世民的嶼圖時,只有琉求沒有夷洲。而朝廷不知不等於那些靠海為生的人不知道,在海客的眼裡,夷洲是夷洲,琉求是琉求。只可惜,士大夫裡面不恥下問的人是鳳máo麟角,他們不細問,海客們一來是以為他們問琉求就是琉求,沒問到夷洲也就沒人說;二來呢,也存了朝廷既然不知道夷洲那就心照不宣的都不說,能有一方沒有管制的自由樂土,那行事要方便許多不是?所以這時候的夷洲就類似後世的免簽證免關稅免jiāo易稅等等一切費用的一處自由區。
而閩縣呢,黃遠知也刁著呢,他是知道有夷洲的存在的,也將管轄權在名義上宣佈過,但是自己沒辦法管到,自然不想讓別人染指,那地方雖然收不到稅,但有地呀,能養活多少人?這可是個大好處,所以他也是瞞著不報。
所以,在李世民得知的訊息裡,有說琉求很大的,有說琉求只是彈丸之地的,有說夷洲原離中土千里的,有說只有二三百里的,有說夷洲是夷洲,琉求是琉求的,也有說夷洲就是琉求的,但詭異的竟然沒有人細心去考證這個問題,實在是沒人願意去,太偏了,是以李世民書房裡的輿圖上沒有夷洲只有琉求,沒確定的東西,當然不能luàn來,他可是個皇帝,不能鬧出笑話。不過既然王況說有夷洲且地盤不小,他就選擇相信王況了。
而等到琉求國主上賀表的時候,自然就是將夷洲算到他自己頭上,他也jīng呢,到建安沒幾天就發現了這個漏dòng,既然要請賞,當然挑自己有利的說,所以很是有信心琉求設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