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0部分,食王傳,津鴻一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工夫,成就如此晶瑩剔透的美味,難怪那些個御廚們瞧先生的眼神有如神人。”
“倒沒那麼神奇了,其實最關鍵的還在那粉,若沒那粉,用其他粉也是能做出涼皮來,但口感和sè澤就是遠遠不如了,譬如葛粉,做出來的是黑褐sè,藕粉做出來的是粉sè略帶黑,都不如此粉做出來的這麼如yù,是故,此粉是做涼皮的最佳材料,這也要多虧了某那徒弟了,若無他對烹飪一道的痴mí,今日也就沒這粉的出現。”別人不知道,王況卻是知道平盛田有一股子追求完美的心態,綠豆澱粉做出來並不真的全是白sè粉末,而是和友粉一樣上面有一層黑sè的粉,要按了王況的心xìng,管他三七二十一,都是粉,全摻一起用就是了。
但平盛田不會,他追求完美,總是要把做出的東西細分成幾等,比如說友粉,最下面的顆粒比較粗,為下等,中間的稍微好些,可以做菜,只有上面和黑sè沉澱連著的那薄薄一層,被他分為上等,總是要收起來另碾能極細的粉狀,用做烹製最好的菜餚。這個綠豆粉肯定也是被他這麼分過了的。
“沒想到二郎年紀尚輕,這就有徒弟了,看來那杏huā村外間傳說也是二郎的徒弟,這個說法是真的了?”李世民倒沒想跟王況深談下去,一國帝王,和臣子偶爾說說與治國無關的家常是好的,但要深談下去,旁人聽去了,那就會引發無限的遐想,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可取之道,但王況話中有話,他也聽出來了,這是為他徒弟請賞呢。
王況建議討伐東瀛為的就是平盛田,這個李治是從王冼口中得知了的,長安上下其實都知道王況建議朝廷征討倭奴,起因之一就是倭奴擄了富來客棧的人去。但平盛田是王況的徒弟這事,李治還是第一次聽到,心道,這個平盛田,在王建安心中的位置怕是很重的了,又一想,他是王建安的徒弟,現在又在長安,若是他能得個京官,以後自己豈不是想吃了,就可以找平盛田府上蹭飯去?總那麼去林府蹭飯也不大好,這下可以多個蹭飯的地方了。
小李治別看才十三歲,常年在宮內生活,心智比起同年的孩子來,那是高了許多,當然王冼這個怪胎是個例外。他見也聽到了王況想為平盛田謀個出身的話,就笑道:“阿爹恐怕不知道罷,這個粉,就是那個當初差點被倭奴擄了去的平盛田所做的,要是平盛田當初真被倭奴擄了去,字兒今日可就沒這口福了。”
正埋頭苦幹的字兒一聽這話,抬起頭,手一抹,就成了個大huā臉,她轉身看著李世民,nǎi聲nǎi氣的說了一句:“倭奴壞,字兒打他。”然後又不管不顧的繼續戰鬥。這一句話讓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大笑不已,身後的宮nv見字兒小公主成了個大huā臉,自己並沒被訓斥,心中對也是詫異,從沒見過小公主食yù如此的好,難怪陛下皇后歡喜了,但手下卻不敢怠慢,趕快的上前用了巾帕幫小公主揩拭。
“如此,倒是個人才,真要被倭孥擄去了,是我大唐的損失啊,吾聽說,這平盛田原來還是個秀才出身?”一個秀才,肯放下身段,放下科舉這一條在世人眼中是光明大道的路子而去學烹飪,這在大唐很是罕見,李世民不禁對平盛田來了興趣。
點了點頭,又將當日在建安城外碰到平盛田的一幕說了,最後長嘆一聲:“此為孝子,對其阿母心中尊敬,但其阿母卻是希望他去考學的,對他而言,喜歡的事情和阿母的殷殷期待實在是兩難,況收下他,是因他對烹飪的痴mí,但又愧對其母啊。”
“這又有何難了,朕便遂了他阿母的願便是,如此大孝之人,便是舉個孝廉也是輕的,既然他好烹食,那便在工部任一匠官便是了,二郎你不是在建安搞了個天下大比麼?如今這天下大比也是成了氣候,是我大唐兩年一度的盛事,地方報上來說,每年大比前,各地的收入都要比平時增加了不少,這也算是大事,只是一直由建安考評局主事,卻也不好,不若,朕就設個尚食司,如此,內廷有尚食局,外廷有尚食司,倒也是合理。此事不急,待朕與輔機等人商議後,讓他們拿出個章程來,這第一任的尚食司主官,便是平盛田罷。”王況說這麼多,李世民又怎麼聽不出來王況的意思,不就是個匠官麼,沒什麼大不了的,給你。
摘果實來了?王況一聽這話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句,但一細想,卻又不像,要摘果實,早就摘了,何必等到現在?
一直以來,天下大比只是民間主辦的比試,名不正言不順,總是有點後媽生的尷尬,現在是黃良主政,建州官員上下都是尊著王況,那就是一點問題也沒有,但是,要是有那麼一天,自己真的必須住在長安,王冼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