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1部分,食王傳,津鴻一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交代過了,皮三也不敢過於拐彎曲抹的,見王況沒再說話,就趕快的把自己的想法如同倒豆子一般的全倒了出來。

難道自己已經強勢到了讓人認為可以指使地方了麼?如果這話是從建安人口中說出來,王況想都不用想就會答應下來,畢竟建安已經深深的烙了他王況的印記。而且建州官員衙役的任命,按李世民的說法。是要王況拿個主意的,換句話,就是除了幾大巨頭比如說刺史,別駕,司馬和鎮將外,其他人哪怕是縣令,王況都可以一本就參掉,李世民絕對不會去管這個官員是不是真有錯的,這是李世民自己當著朝廷各個相公的面說的話。所以王況可以也敢這麼做。

但是,東治港是屬於福州的地盤,而且又是相對來說比較獨立的地方,黃知遠在東治港的許可權也只能管這裡的民,但管不了軍。而東治巡察衙門是屬於建州水軍設立的衙門,負責港口這一片地方的治安等等,從律法來講,王況這一個掛著侯名的散官。無論如何也是不能說三道四的,更不要說大筆一揮的調人。

“某隻能幫你去說說,至於巡察衙門放不放人,那某就保證不了了,你記住,若是他們放人,那是看在某的面;而若他們不願意放人。那也是他們自有自己的打算,明白了?”給人造成強勢的印象。不是別人的錯,而是自己不知不覺的作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人對自己的觀感。這個觀感很不好,有點危險。

王況一直致力於讓自己和權爭之間劃出一條非常清晰的鴻溝,其實為的就是王家的根基不牢,和那些傳承了幾百千年的豪門大閥沒的比,雖然現在從表面看來,王家是風光無限,但一個家族最根本的基礎就是人,那些個豪門大閥,哪個不是家族子弟幾百千的?就是在亂世裡,只要家族子弟抱成團,就沒有任何一個勢力敢輕易的去動他們,這一點尤其在三國裡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所以在王況手乃至於到了他的下一代甚至更多代,王況都希望是要堅決的貫徹執行這個不權爭的策略的,如此則可以為王家打根基爭取到充足的時間,大唐盛世就是王況沒來,也還有一百多近兩百年,有這沒多年,足夠王家發展成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就算沒成大樹,至少也能抗得住大風不至於被一吹就折了。

而現在王況帶來了改變,大唐盛世應該可以延續更長的時間,王家也就有了更充裕的打基礎時間。說到底,王況滅東瀛也好,挑動朝廷對回鶻用兵也罷,又或者是對安息對大食對吐蕃的強硬,除了他骨子裡從後世帶來的憤青思想,也有很大部分歸根到底就是要掃清大唐外圍的威脅,為大唐開拓一個更大的立足空間,也就間接的延遲了日後的衰敗程序。

雖然一個朝代的衰敗並不只有一個外部原因,還有內部原因在裡面起著更大的作用,但內部原因王況控制也把握不了,就只能從外部著手,消除一部分原因也應該能有一點作用,如此王家就擁有更穩定更充足的發展時間和空間,這是以空間來換取時間,是不得已也是最穩妥的辦法。

至於說後面的幾代人,會不會有取大唐而代之的想法,王況管不了也沒法管,你可以限制一個人的行為,但你限制不了他的思想,等到時間一長,王況做為王家崛起的開路人,影響力也會漸漸的降低,而等這個影響力降低到一定的程度,那麼各種各樣的想法自然也就會滋長起來,這不是王況可以控制得了的,他能做的也就是在自己在大唐的時間裡所能做的,甚至於當他身死之後,自己的兒子女他都管不了。

卻是王況多慮了,也或者是他知道太多參與權爭者後失敗的大多都沒什麼好下場,知道得比這世任何一個人都要多得多,所以王況才有這樣的憂慮。其實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建州水軍同樣深深的打了他王況的烙印,沒有王況的力成,就不會有建州水軍的出現;沒有王況徵東瀛,下建東建南,就不會有建州水軍如今這般如日中天的名頭,可以說,打從建州水軍建立的那一刻起,不管是誰,說起建州水軍,都繞不開他王況去。

而且,王況也早忘記了,當初成立建州水軍的時候,朝廷各大佬曾經一致的透過決定,建州水軍只是掛名在建州鎮將府之下,而實際的指揮者就是王況。這不能怪王況,王況除了對樓船的關注度比較高外,其他的事情他幾乎也沒怎麼過問的,就連打東瀛,那也是黃大的一怒之下而為,並不是王況下令去做的。

但皮三卻從王況的話裡聽出了一點點的冷意,他頓時頭皮一陣發麻,娘咧,哪個龜兒子說的建安侯好說話的?這下建安侯不高興了,早知道就自己去找巡察衙門好了麼。可再一想,更是冷汗淋漓,幸虧自己來問了這麼一下,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旖吻

邐邐

蝴蝶軼事

醇白

綠茶美人在七零

林阿律

港綜:你管這叫臥底?

白白了開水

爆寵醫妃之病王太腹黑

香雪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