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4部分,食王傳,津鴻一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們都是用如此的戰術,幾乎沒有變過花樣的,因此,這一回,大概也會是到明年快開春的時候有動作。
只是高句麗人恐怕想也想不到,他們和大唐在這一年,會不謀而合的想到一塊去了,所不同的是,今年的大唐,將選擇在嚴冬的時候開戰,你高句麗人是適應高寒地區沒錯,但是裝備上你們卻是要差上許多,夏天,一個人可以使出十石之力,但是一到了冬天,頂多能使出六成力。
之所以選擇冬天開戰,這還是基於王況自己的體驗,早年他從閩北剛到東北上學的時候,第一年的冬天,穿得比東北的同學還少,在零下二十幾度的時候,他只穿了一件秋褲和一條牛仔褲而已,不是他一個人,而是幾乎所有南方去的同學都是如此,有的人甚至比王況穿得還少,但沒人覺得有多冷。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來年的開春,王況幾乎沒添過什麼衣服,直到第二年的冬天,他才真正開始感覺到了冷,也是在這同一年,南方來的同學和東北的同學在寒冷麵前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紛紛裝備起了軍大衣,棉鞋,棉襪等等禦寒裝備,將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的。
王況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但這讓他確信一點,在首次面對寒冷的人中,南方人的耐受力更強一些。或許南方來的人的身體有一個適應過程,因為從來沒有碰到過這麼冷,已經超出了底線,但身體給自己發出的訊號,不過就是和零下二三度差不多。因為沒有過對比,沒有過體驗,所以不會覺得有多冷。而且,東北有暖氣,只要睡覺的時候保證暖和,那麼對於初次踏上凍土帶的人來說,嚴寒至少在最開始,不是那麼可怕1;。
所以,有了羊毛氈,有了棉花,還有如今大唐各地都開始學著王況當初搞羽絨被褥一樣的搞著羽絨。雖然這羽絨被是一件奢侈品,但是,要在一兩個月內,給兩萬左右的先鋒士兵每人配上一條又輕又暖和的羽絨被還是能做到的,內府現在的銀錢每年都要節餘許多,去年還差點突破了百萬貫大關,一條羽絨被的市價就是百貫左右,再加上讓兵部撥出一點,萬條羽絨被並不難。先鋒在前面開路,大部隊則在後面鞏固戰績,一步步的推進,一步步的鞏固,如此則戰局就不是那麼能輕易更改的了。
只要將高句麗打殘了,那麼他們的殘餘勢力就可以慢慢的收拾,王況並不指望著靠一次的征伐就滅了高句麗,大唐軍的優勢只有這一年,然後又要再換沒去過北方的南方兵去,如此長途的調兵,費用也是很大的,從投入產出比來說,有那麼點不合算,雖然大唐承受得起,但錢不是這麼浪費的。所以,王況的打算就是,這第一年,用閃電戰術將高句麗的有生力量消滅掉至少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就當做給大唐兵練習練習,青海那邊的兵士或許適應了高原缺氧氣候,但還得讓他們學會如何在冰天雪地裡作戰才行。並不用則怠嘛。
今天的朝會比預計的晚了近一個時辰這才結束,主要就是關於如何應對高句麗使者及戰前的細節安排需要大家一起討論完善。拖延高句麗使者回去的時間固然是一個辦法,或者說直接回應以強硬的態度也是一個辦法,但這些都不如讓高句麗人看到一個大唐如今無兵可派往河北的假相更好,因此,也就在這個朝會上,各個角色和演員及臺詞及出場順序,全都確立了下來。
具體什麼時候打,王況沒說,大家也都沒討論,因為具體還需要看高句麗的使者“看戲”的效果後再說,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最晚在明天二月底之前,就要開戰了,而這個時間,要比高句麗人可能行動的時間要早上一個多月。
王況沒說開打的時間,那是因為他還在等,他要等武元慶的動作,只要武元慶那邊有了行動,就可以給高句麗人來個東西夾擊,讓他們腹背受敵,如果武元慶那邊的效果好的話,甚至可以給高句麗人來個東,西,南,東北四面夾擊,只給他們留下西北方向1;。
西北方向是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那裡沒有人煙,如果高句麗人有那個能力,也早就佔領那裡了,但他們沒有,就說明他們根本沒那個能力,一是那裡實在太冷,在沒有暖氣,沒有必要的取暖措施而且生產力有低下的高句麗人眼中,那就是個死亡地帶;二是高句麗人的目光一直也是放在中原,他們也夢想著擁有中原這塊富饒而又溫暖的土地,沒有心思去經營北面。
總算等到朝會結束,王況還好些,他畢竟起得晚,早點也吃得晚,但其他大佬們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了,要不是小六子讓了御膳房的人給大家端了些點心來,幾個老頭像是蕭禹這樣的,早就堅持不下去了。這不,朝會一結束,蕭禹就起鬨說要去建林酒樓把王況給吃窮了,有他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