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部分,傲氣凜然,孤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那麼我帶隊吧……。命令:特務營立即向北出發,必須在天黑以前,摸清平江城內外敵情!”何玉蘅大聲下令。
“是!”特務營長飛奔而去。
“其餘各團原地休息半小時,抓緊時間吃乾糧。”
何玉蘅與率領一團向西而去的袁崇熙說了幾句話,便帶著幾名侍衛和參謀,來到鎮子中間最寬大的房子前,客氣地叫出裡間的主人,過了十幾分鍾,總算才見到老族長和百餘名慌張而又團結的後生。
一番解釋之後,還未傷愈的老族長和他身後的百餘年輕人才知道穿花衣的官兵是湘軍的朋友,而不是橫行霸道、敲詐勒索的北洋軍,進而瞭解到這一身怪異、渾身殺氣的近萬大軍是省長劉人熙和督軍譚延輳�肜錘獻弒毖缶�拇ň��
儘管人們還是一副半信半疑的樣子,但佈滿鎮裡鎮外卻沒一個走進鄉親家門的川軍官兵,依然迅速獲得了老百姓的好感。
沒過多久,尖銳的哨子聲和嚴厲的軍令聲響成一片,坐在道路上和廊簷下的數千大軍,很快排列整齊,揹著清一色的大包袱,扛著槍絡繹離去。
老族長和越聚越多的鄉親,到這個時候也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何玉蘅率領十餘名官兵再次到來,歉意地說因為打仗沒辦法炸壞了祠堂,還得麻煩鄉親們收拾,實在對不起父老鄉親們了。
老族長剛要客氣幾句,何玉蘅敬個禮轉身離開,在兩名侍衛的保護下,一同飛身上馬,向北而去,留在後面的十餘名官兵放下繳獲的近千大洋和五十支日本長步槍,隨後排好隊,跑步追趕隊伍。
數百鄉親眼巴巴地看著陣陣塵煙中遠去的背影,誰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良久,老族長顫抖的聲音突然響起:“川軍……仁義啊!川軍仁義……”
感嘆聲、驚呼聲轟然響起:“真是大洋啊!他們怎麼會留下的……”
“呀!?全是新槍,還送了那麼多子彈帶!”
“奇怪了、奇怪了,這天下會有這種當兵的?”
“你閉嘴吧,人家水都沒喝你一口,沒一個人進我們的家門,全都坐在地上吃自己的乾糧和自己壺裡的水……”
百姓們在一驚一乍,議論紛紛,策馬走在行軍路上的作戰科長,一個勁兒地向何玉蘅埋怨:
“參座,一千多大洋你就這麼送出去,我們弟兄沒什麼意見,可那五十支日本三八式步槍可全都是新槍啊!用來做狙擊槍多好?”
何玉蘅也心疼不已:“別以為老子大方,可司令三番兩次在電報裡要求我們這麼做,能不遵命嗎?考慮到與湘軍的合作,以及今後可能再次回來,送出點東西還是值得的,仁義之師嘛!”
“狗屁的仁義!哪一仗我們不打死幾十幾百號人?什麼時候看到參座你仁義過?”
“閉嘴!再說一句,老子撕爛你的臭嘴,狗不啃的李定邦,你龜兒子想造反啊你……”
鐵鋪灣以西十八公里,高橋鎮,北洋軍第十六混成旅指揮部。
轟隆隆的悶雷聲不斷傳來,幾道閃電刺破天空中厚重的烏雲,四周山崗中草木搖曳,風聲獵獵。
塵煙四起的鎮子內外,喊聲不絕,一片忙碌。
鎮東土崗下的十六旅,僅有的四門三七戰防炮嚴陣以待,幾乎所有的高地上都佈滿了身穿土黃色軍裝的官兵,載著十餘名傳令官的戰馬不停地來回穿梭,似乎一戰大戰就要和暴雨同時來臨一般。
鎮公所簡陋的正堂裡也是一片忙碌,身材魁梧的旅長馮玉祥,凝視著桌面上的地圖,久久沒有抬頭,邊上七八名校官滿臉急切,坐立不安,但是誰都不敢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開口說話。
急促的馬蹄聲越來越近,馬上的騎士沒等馬匹停下,便飛身下馬,衝進正堂後大聲報告:
“旅座,敵人突然發起三分鐘的炮擊,我一團衝擊受阻,各部無奈後撤,返回距敵兩千米的石塘村外圍,就地組織防禦,但是敵人沒有像我們料想的那樣發起進攻,仍然佔據戴家山一線高地,與我軍遙遙相對。
“為了摸清敵人意圖,警衛營派出四個偵察小隊,均被狡猾的敵人發現,其中三隊共十七人遭遇冷槍,回不來了,但根據敵人火力和偵查小隊的情報,完全可以確定,面對之敵確實是這幾天與我們隔山對峙的那個川軍師,從炮聲密集度判斷,川軍擁有不低於三十門大小口徑的迫擊炮。”
眾人一聽倒吸了口涼氣,全都望向不動如山的馮玉祥。
馮玉祥皺起濃眉:“敵人只是炮擊,沒有發動進攻?”
“是!只是炮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