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部分,一代武后,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三品與四品。

與蠻夷交易的鹽和糧食,俱從戶部走,而瓷器、銅器、筆墨紙硯等其餘物,可從商戶手中購買。

而供貨於戶部的商戶,與皇商一般,每年一度可在京中進行比選,挑出最合適的一家與戶部進行交易。

這也是朝廷裡雙方博弈的最好結果,各自退了一步,達成協議,誰也不會再拆誰的臺。

蕭安第一次對朝廷有了新的認知。

以前覺得朝廷是菜市場,有事沒事兒為點小事兒都跟丟了大筆銀子一樣碎碎念,個個都閒得發黴一樣。

結果發現現實是就算人家嘴裡說的是小事兒,背後攤著的都是大事,再小的事情背後都帶著更大的目的。

把蠻子的使節們送走,使節們帶著大量的布匹、瓷器與鹽巴滿載而歸,個個的臉上都帶著淳厚的笑意。

蕭安與太子道:“等他們回到草原的時候,其他部落也應該來了。”

總要有那麼第一個跟大慶交易撈到好處的人,讓那些蠻子看見與大慶友好的好處,後面才會有綿延不絕的繼任者。

太子卻是道:“大慶的糧食,連自己的百姓都養不了多少,又哪有多餘的賣給蠻子。再來得多,也不會再賣了。”

蕭安坐在一邊,慢悠悠道:“大慶不賣,他們可以搶麼,搶著誰跟大慶交易,搶著跟大慶交易的。”

只要受損失的不是大慶,關外的各部落裡互相會怎樣與他們又有何干系,更何況於大慶而言,他們爭得越厲害才越好。

太子點頭,其實這才是大慶同意跟關外部落們交易的真正緣由。用那麼一點好處,讓他們內部互相消耗,才沒有機會挑釁大慶邊關。

而蠻夷的使者們一走,朝廷裡倒還沒有來尋蕭安的晦氣,反而開始了繼續爭是否該限制棉花種植之事。

江南經濟比過了農事,以往種種植糧食的田土如今全變作了種棉,結果是本是米糧重地的江南,如今一受災不只棉花無收,連吃的也難以保證。

太子散朝後在東宮與蕭安道:“也早有江南道的巡按使說過此事,只是官府為著賦稅,朝廷也為了賦稅,一直把這種說法壓著。一直到今年江南水患嚴重,江南百姓一片哀嚎,流民太多差點衝擊了知府衙門,此事在朝廷裡才得以重視。”

蕭安道:“種植棉花,朝廷裡從江南來的稅收要多過徵收的糧食?”

太子預設,“棉花變成布匹,銷往大慶各處,更甚至有銷往關外的,帶動著江南許多其他行業也一道興盛,每年的納稅也極多。江南每年的稅收都是銀兩,非徵收的糧食可比。”

江南種植了棉花,糧食就從別處裡購買,便可知曉種棉可得利潤遠遠超過種糧所得。

然而江南百姓聚居極多,不比京城裡少,更甚者多於京城,這麼多的百姓手裡沒有銀子購買別處的糧食,自然就容易起民變。

“江南全部種植棉花,一遇到水患,就是在江南周邊種植糧食的地方,也難免被波及。糧食產量低了,價錢自然會更高,往別處調運也要不斷新增成本,江南受災的百姓就更加買不起糧食來,朝廷也不得不救助下去。然而只江南一地需要救助的,大慶別處加起來也都比不得。”太子嘆道。

蕭安想了想,倒是難以選擇了,就道:“難道就沒有別處的田土肥沃上能比過江南一地的?”

太子道:“朝廷裡如今也在說此事,江南富庶,也惠及大慶別處,若是限制棉花種植,布匹的數量就會大大減少,如此布匹的價格自然就高了上去,老百姓就更加買不起,連蔽體之衣都難有。可不限制,江南水患也常有,要遇著接連幾年十幾年的水患旱災,整個江南都能拖垮朝廷國庫。其餘各地繳納的糧食,都不夠救急江南的,何況邊關也時常需要朝廷的軍餉與糧食。”

如今朝廷裡爭得厲害,那也是沒得更好的選擇,進不是退不是,的確是一大難題。

蕭安想法素來簡單,就道:“那就一樣種植一半,挨家挨戶的來,一半糧食一半棉花,錢賺得少些,可至少把溫飽保證了。”

這樣的提議,朝廷也不是沒有,然而太子道:“那別處的百姓,想要購買布匹卻因價高買不得的該如何?況,要江南的百姓不往外購買糧食,別處的糧食也賣不起價,老百姓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蕭安卻是道:“難過也比餓死好。能有多餘賣出的糧食,就是不難過了。”要邊關每年都有足夠的糧食,哪還愁別的。

太子倚在一邊,拿書敲蕭安的腦袋,“人只吃就夠了?總得穿衣保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賀府千金

點絳唇

亂古墓地

僻處自說

炮灰有毒

車水馬龍01

正義如我不可能是酒廠之光

木遁使者

不照騙算什麼網戀[電競]

阿拉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