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一代武后,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的時候景王的野心之下淑妃的孃家及身後那一幫子大臣們不過是被景王利用的棋子,而景王沒了如今的小郡王就是那些人的棋子。
皇帝的疑心病再重對太子心有忌憚,也是有決斷之人,不會應允這種事情發生,不然這些年的江山也不會坐得這般穩。
蕭安自幼被魏侯養著,養得脾性耿介,雖不是沒有心機城府,然而到底行事思慮皆為坦蕩,不諳權謀。
魏氏這幾年有意指點,然大多時候蕭安聽到一半就嫌煩拋棄扎馬步舞□□了,只這回倒聽了個完全,才不解道:“陛下有那般無聊?我怎瞧著還好?”
蕭靜嘴角一抽,也不指望蕭安能明白所謂御下之道,直白道:“就拿咱們家來說,莫不是你願意把好東西留給林氏出的兒子?”
皇帝縱容景王一系那是因景王是他親兒子,就算太子不幸被廢,皇位也還在自己兒子手裡,旁人怎般算計也算計不去,然而要換了個過繼來的孫子,且自己還有嫡親的兒子孫子在,對方半點心思最好都不要起。
蕭安明白了一點,再一想就又明白了一點,“我若是要把一樣好東西給林氏的兒子,那必然是要坑他了,所以阿姐你帶著小郡王進宮見淑妃,也打算坑她?”
蕭靜橫眼,眉眼帶嗔,“我坑誰去?我哪知曉陛下那時會去母妃那?可收起你那點子小聰明吧!”她最多不過是試探了淑妃與陛下一回,要今日皇帝沒去淑妃那,那孩子就是留定了的。
蕭安見自家阿姐這表情就是自己猜對了,頗為自得,又與魏氏與蕭靜道:“母親,阿姐,過幾日我便讓你們看一場熱鬧!”
第016章 因軍功林氏被參
三皇子的後事處理完畢,又過得時日,皇帝心中悲痛稍減,開始面對南陽侯的去留問題。
南陽侯打仗自不用說,著實厲害,不負父輩威名,然而這天下打仗厲害的也並非南陽侯一人,早在三年前南陽侯的岳家魏家出事之時,皇帝心中就有過想法,只是那時南陽侯鎮守三關,還得先需抵抗外敵,這才作罷。
一直到三年後,如今南陽侯回京述職,快兩個月下來皇帝都沒拿定主意是否該換人,才有臣子們都知道皇帝有這心思卻也猜不出換誰來,讓南陽侯半點訊息都打探不出。
當年魏家被揭發通敵謀反,其實皇帝是不信的,天下太平國庫豐盈,他待魏家也算是知人勝用,連人質都不用留京,魏家也只掌著三個重要關口裡的六關,再造反也造不起來。
然而最終魏家被判滅三族,卻是因為有人實實在在的發現魏家裡通外敵。
魏家只守六關,皇帝自然不信他們能造反,蓋因造反難成,然而要裡通外國、有外族相助,將國土開啟一道口子再侵入大慶朝卻又是另一回事,這才讓天下不得不疑。
而魏家要是通敵造反,那麼做為向來與魏家關係交好且還是魏家女婿的南陽侯府有沒有可能在其中有插手?
特別是在南陽侯那一封摺子上,擺著不偏不倚的態度,要求強烈徹查,最後終於查出魏家的罪證,皇帝心中對南陽侯更有了想法,這是不是被發現後的斷尾求生?
上位者從來多疑,兩府那般好的關係,要是南陽侯上書為魏家鳴冤,皇帝覺得這倒是正常了,偏偏南陽侯一副想要擺脫的模樣,反而讓皇帝覺得南陽侯的反應難以琢磨。
即便是南陽侯後來在三關處擋住了外敵的入侵,死死守了三年,也沒消除皇帝對他的懷疑,畢竟江山事,大局為重。
皇帝遲遲拿不定主意,也知要不換將,總不能將南陽侯一直留在京城,便將太子叫了來。
太子如今已年三十餘,是皇帝的第一個兒子,又是嫡皇子,在與皇后感情最為深厚的時候出生,算得上是佔盡了各種好處,被皇帝立為太子再正常不過。
因是第一個孩子,太子也算是皇帝親手教大的,就算後來偏愛三皇子了,然而在皇帝心中,太子做為自己繼承人的想法就從來都沒變過,而這江山終究是要留給他的。
“太子對此事有何看法?”皇帝就問道。
當初魏家出事之時,因魏家的外孫女嫁的三皇子,太子怕皇帝覺得自己對兄弟不仁,因此一直持中立的態度,只建議將魏家帶回京中,等打完了仗再細查,畢竟那時外敵全面入侵,魏家是否謀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守好江山。
何況那時,皇帝自己也不怎的相信,太子自不會逆著皇帝的心思來。
要知魏家侯爺當年只比皇帝大上幾歲,雖不是皇帝自幼一道的正式陪讀,然而也是同一個武術師傅,有著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