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部分,一代武后,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不知過年之時能否打一個勝仗,如此再跟朝廷報一報商道之事,此禍起三關商會,互貿之事還是要朝廷插手才好。”蕭安道。
此時離過年已經沒多久了,胡馬關也快到下雪的時候,在下雪之前,戰事應該能告一段落。
只要胡馬關守得住,蠻夷遲早得退兵,不然他們就得等餓死跟凍死。
互貿之事關不住,就得讓它在朝廷的掌控之下,而不是在一個商會手中,聽一方大將的左右。
立足於太孫的角度來看,他已經見到了三關裡通商之利,自然是覺得由朝廷掌控為好,若是在其中能納稅,或者是乾脆由朝廷的戶部設一個司與蠻夷來交易,至少也可以補充國庫的空虛。
再者,要能讓雙方化干戈,和平個幾十年,大慶百姓不用多服兵役,能事生產,人口能夠生息,大慶的人口增多,也是繁盛景象。
就是邊關裡,軍戶們能有更多的時間用在勞作上,也不用年年要戶部從國庫裡調糧草等來,朝廷也有更多的用於各地的春災夏害來。
前朝曾有過的盛世景象,到如今還被人稱頌著。
到了夜間,城中突然響起了號角。
蕭安急忙起身穿戴好輕甲,先去見了太孫。
太孫也被驚醒,此時才出了屋子的門,蕭安已經急匆匆的進了院子裡,與他道:“蠻子又來襲了,我等要上城守關,公子你與盧公公就此時迴風吼城中去。”
太孫穿著薄的長長的棉衣,冷風直從腳腕往身體裡衝,冷得全身雞皮疙瘩都出來了,嘴硬道:“我不走。”
蕭安臉一垮,就要叫單凌來,太孫已經回了屋子開了門,關門前與蕭安道:“我與你一道上城門。”
蕭安看著穿戴整齊的太孫,斜眼道:“你以為蠻子的箭術比大慶人差?”
大慶也不過是邊關將士多練習,其他地方的不過是偶爾進山打個獵,哪比得上草原部落裡那些天天長弓在手。太孫站在城頭上,要不小心被誰一箭射來,死也白死了,反而是動搖士氣。這是拿自己的命不是命。
太孫卻是道:“我還沒見過蠻子攻城呢。不是有單凌在?難不成他還護不住我?”
蕭安沒時間跟太孫扯,出了門上馬就往城門裡趕。
太孫卻是在後面令人掌著燈,坐著馬車跟著蕭安的方向去了,好歹也帶了百十護衛在。
等蕭安站在城頭上指揮了幾輪炮火後,太孫也到了城頭上。
在城頭的大白燈籠下,蕭安見到太孫臉色十分難看,但此時已經將敵軍轟散,她還得出城門追殺蠻子,沒時間跟太孫說話,只囑咐單凌道:“保護好公子。”
太孫另一邊的宿瓊,直接被蕭安無視了。
月亮在上,灑在冬日的草原上一片銀色。
蕭安一身兵甲騎在追風上,帶著三千人馬出了城,威風極了。
藉著月光,太孫發現自己也能在其中一眼就認出蕭安來,那瘦小而矯健的身姿,縱是想讓人不注意都難。
此時城頭上的戰鼓響了起來,好似敲打在每個人的心中。
太孫偏過頭去,才看見敲鼓的竟是程謹安,還是從這人腰間的香囊認出來的。
程謹安一身兵甲,頭上帶著頭盔,背對著太孫,讓人看不出面上帶著何神色,敲出的鼓聲震耳發聵,然而精通音律的太孫卻知曉這鼓點打擊出來的乃是《破陣》。
破陣起源於三關,乃是四百年前還是前朝的前朝時,一位鎮守三關三十年的大將所編,一直流傳至今,就是皇宮裡祭祀之時,第一首也是此曲。
太孫最近才學精了竹排,此時從袖中將竹排拿出,跟著鼓點,吹起了一曲《何時歸》。
何時歸也乃是軍中曲樂,也起源於三關,在韻腳上與破陣十分相合,但其意境與破陣不同。
破陣的意境在於:戰事起,兵馬齊,不破胡虜誓不回。
何時歸卻是:胡虜來襲,號角聲起,將士出城久未還,何時歸?何時歸?
曾有人合奏此兩曲,重新編詞唱出,太孫只記得其大意是:邊關苦寒,落日冉冉,胡虜來襲,眾將迎敵,不破胡虜誓不停。更深露重,明月朗朗,追敵遠去,待奪敵首,還請將士早日歸。
唱的就是三關裡的夜戰,希望出城迎敵的將士能夠得到勝利及時歸來,莫要緊追不捨。
一曲畢,蕭安帶著人已經離了城頭眾人的視線,只餘一道模糊的影。
太孫從嘴邊拿下竹排,看著遠方而神色未明。
胡馬關暫時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