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部分,一代武后,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到了風吼城外,風吼城裡常駐兵馬不過三千,就是劉希庭是個獨夫,不在乎家族生死的,那風吼城裡的知府縣令可不是小家子裡出來的,各自的兄弟姐妹多的是,就是妻兒也有在京中留著的,可沒武夫那麼心狠,丟掉一家子人不要,就要跟著他與皇權做對。
當然,要真是個心狠手辣的,他們也總得找出別的法子來。
魏氏是一點都不擔心,南陽侯被絞下兵權沒多久,在邊關也算還有餘威,蕭家那幾個從軍的就是被排擠也沒這麼快,比起不在乎家族的劉希庭,被家族培養又被族中前輩提拔的蕭家人,可不會不在乎族中生死,也不會拿自己一家子的性命來湊熱鬧賭個沒指望的未來。
是故,一行人又極快的啟程前往了風吼城,因不放心落日城裡的情況,石奎留下了刑部的一位小掌事與一百護衛看守牢房,等著把風吼城的拿下後,集中押解在一個地方再來審訊。
而谷陽城的小衙主得知對方一行要走,還沒來得及高興,便被告知他與師爺怕是要跟他們一道前往風吼城去見縣令與知縣,頓時也不知該高興還是不高興了。
高興是因他早與風吼城的縣令知府打好了關係,作為上官的親信,去見上官並不是件令人害怕的事;然而也有不高興的地方,就是自己都還不知自己為何被一道帶著走了,說是護送太孫一道前往風吼城,這個理由是他信算他傻。
就在太孫一行離了谷陽之時,谷陽的另一道城門外迎來了一身喬裝打扮的婦人——林氏。
林氏與自己兒子被秦泰暗中送走,走到秦泰安排好的小鎮,突然就後悔了,只把自己兒子安排好,就帶著一人悄悄趕了回來。
這一路,她也想了很多,秦泰待她一片深情,她要就那麼走了,不就顯得薄涼,又與南陽侯那般的負心人有何區別。
因此此回,就是刀山火海,她也願意與他一同承擔!
92| 089|
太孫前往風吼城一路上極為平安,在風吼城外三十里見著了在準備迎接太孫儀式的當地縣令。
縣令一邊著人去告知知府,一邊前來求見了石大人,還請太孫的儀仗暫時停留,等他們將城中護衛做好了,又看了吉時,才好請太孫入城。
縣令的藉口找得倒是好,風吼城裡來邊關與外夷交易的商戶多,進城來做生意的蠻夷更不少,人員複雜,不好貿然讓太孫貴足踏賤地,有陷於危險之疑,這個責任他一階七品小官著實擔當不起。
說到情深處,他還得哭一哭,唱一唱對皇家的忠誠之意,倒是讓人真不能拒絕,文官講起禮法規矩來,是能豁出命的。
谷陽裡的小衙主見到縣令,只恨不得抱著上級狠狠哭一場,然而此時也不是哭的時候,等著縣令與石奎談完事,趕緊上前來稟告。
石奎說是前來邊關辦案,一進谷陽城就將谷陽裡的商戶們,連鋪面裡的小二都沒放過半個,他還真不知曉是為了何事,只得來求問縣令大人解惑。
縣令與知府在一個城中辦公,知曉的必然要比小衙主的要多,然而這種事也不可能說給更低一階的小衙主來聽,假意安撫道:“不論是何事,懼有我與楊大人在,爾等不必擔憂。”
有這一句,小衙主就放心了,只管跟著縣令忙著城外迎接太孫的佈置。
太孫的到來,縣令曾徽也是從小衙主的來信裡得知,不過風吼城中早已有了一位太孫,落日城中的就有些讓人懷疑。
但懷疑歸懷疑,小衙主乃是縣令的心腹,也不會胡亂傳信,縣令不得不拿著信前去請教知府。
知府是見過風吼城裡的太孫面的,如今再跑出來一個,也不會輕舉妄動,而是邀了劉希庭前來府中核對。
劉希庭再回將軍府中一問,魏九重與楊三爺就知曉是太孫一行已經來了,也就不作否認。
如此劉希庭也不能拿他們奈何,不說手裡的人質已變得不值錢了,要他把人咔嚓了,回頭才是將自己的罪名給定下,連後悔都沒悔去的地方。
就是投降蠻夷,他殺了也算是半輩子的外敵了,這十來年三關雖是平靜,可是要他對著當初殺得痛快的人俯首稱臣也沒那麼好接受,他到底也是讀過書的人,雖然忠君之心沒見讀出多少,不過起碼的廉恥還是有,自忖一代英豪,沒得向不如大慶的蠻子折腰。
也幸好隨後太孫一行有人來送了信,才讓他知曉自己的一舉一動其實早就被真正的太孫看在眼裡,除了來信之人說明自己的身份讓他毫無印象和那隻讓他嚇了一跳的錦囊外,他倒是十分感激這一封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