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部分,青梅煮酒話西漢文景之治 作者:史傑鵬,辛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敝國,臣請求把臣煮成肉羹,以消罪行。”
韓頹當手執金鼓,道:“大王忙於軍事,甚為勞苦,我想聽聽大王為什麼要發兵。”
劉卬膝行向前,叩頭回答:“都怪晁錯這個奸賊,變更高皇帝法令,侵奪諸侯的地盤。我們覺得那傢伙不地道,怕他還會幹出更大的惡行,所以聯合七國發兵,想誅殺他。現在他已經死了,我們也就收兵回國了。”
韓頹當說:“大王要是真的認為晁錯不對,為什麼不上書給皇帝辯白呢?而且沒有得到虎符就擅自發兵攻擊齊國,這樣看來,大王不是僅僅想誅殺晁錯罷。”
劉卬還想辯白,韓頹當說:“好了好了,這事我也做不了主,你還是聽詔書罷。詔書說怎麼辦咱們就怎麼辦,好嗎?”旋即拿出詔書讀給劉卬聽。
劉卬一聽,知道完蛋,說了一句:“我們確實死有餘辜。”當即飲劍自殺,膠西王太子和太后也相繼自殺。膠東王、淄川王、濟南王聽到訊息,也都絕望自裁。酈寄進攻的趙國,仗卻打得不順利,接連七個月,都攻不下趙都邯鄲,欒布擊破齊地三國之後,回師再進攻趙國,引水灌邯鄲的城牆,那時的城牆都是泥土夯的,經不起水浸,很快就塌陷了。趙王覺得前途渺茫,也乾脆自殺,一死了之。吳楚首倡的七國之亂,不足三月,全部敗亡。
之後劉啟對七國相繼有了處置。齊孝王本來已經堅持沒有投降,但後來來救援的漢將欒布等人聽說齊王已經有想投降的意思,又想移兵攻打齊國。齊孝王非常恐懼,飲藥自殺。劉啟覺得他挺可憐,命令立他的太子劉壽為齊王。濟北王雖然被自己的郎中令劫持,沒有造反成功,可是畢竟有造反的意圖,按規矩不能得到赦免,所以他也準備自殺,希望能僥倖保全老婆孩子的性命。有一個叫公孫玃的勸他:“大王您彆著急著死,臣請求為大王去一趟梁國,讓梁王幫您到皇帝那去求求情。如果沒有效果,您再死也不遲。”
濟北王一想也是,反正是個死,拖幾天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先死馬當作活馬醫試試罷,也就答應了。
公孫玃來見梁王,說:“濟北國的土地,東面靠著強齊,南面連線吳楚,北面被燕、趙兩國所迫,這種四分五裂的爛國家,根本就沒有自守能力,又沒有別的旁門左道之術可以抵禦吳國,只好假裝答應一起造反羅。春秋時候,鄭國的祭仲被宋國抓住,威脅他趕走鄭昭公,改立公子突為國君,祭仲知道,如果自己不答應,鄭昭公立刻會被殺,鄭國也很快會被滅亡,所以假裝答應,準備以後找機會重新迎回昭公。《春秋》很讚賞他這種做法,認為是以生易死,以存易亡的權宜之計。現在濟北王的情況也一樣,如果當初濟北王就拒絕吳國的拉攏,吳國就會首先進攻齊地,擊破濟北之後,再和燕國、趙國一起合兵西向,他們內部也不會生出罅隙,讓漢朝有可乘之機。如今吳王率領大軍聲勢浩蕩地進攻大漢,只有濟北王堅決不肯投降,使得吳國缺少幫助,只能孤軍冒進,最終土崩瓦解,這難道不算有功嗎?以區區的濟北小國抵禦形同虎狼的造反大國,這相當於以羸弱的羔羊去抵抗虎狼的爪牙,功勞這麼大,卻遭到主上懷疑,濟北王肯定會後悔當初還不如反了算了,這可不是社稷之福啊。而且,臣擔心那些守邊的藩王以後都會因此生有二心。臣偷偷思慮,當今能隨便透過崤山和華山,直接跑到長樂宮和未央宮說上話的,只有大王了。如果大王能夠把濟北王這種委屈告訴太后和皇帝,這種恩德當真會讓濟北王感到深入骨髓,而且天下人也會覺得大王為人仁厚,希望大王能鄭重考慮。”
看來齊魯地方學風旺盛,嫻熟經書的確實不少,這個公孫玃一番馬屁又夾雜著經義,讓梁孝王覺得很受用,他果然很高興,馬上派人跑到長安,為濟北王開脫。他剛剛幫助漢朝打了勝仗,非常受寵,劉啟很給他面子,下令赦免濟北王,只是將之徙封到淄川,代替了原來的淄川王。
至於吳王,得到的懲罰最為嚴厲,開始劉啟還想讓吳王劉濞的侄子宗正劉通繼立為吳王,讓楚元王劉交的兒子劉禮繼立為楚王。竇太后說:“吳王,是宗室裡年齡最大輩分最高的人,本來應當作為宗室的好榜樣,卻反而帶頭率領七國造反,搞得全國一團糟,怎麼能為他立後?”沒有答應再立吳國,只讓劉禮繼立為楚王了事。
小章:第二集
話說梁孝王劉武雖然靠著堅忍不拔擋住了吳楚的銳利進攻,但幾次面臨絕境,周亞夫卻作壁上觀,因此劉武對周亞夫恨得咬牙切齒。
老婦人都喜歡自己的小兒子,竇太后也不例外,心裡巴不得劉武也能繼承帝位。劉武年年要到長安朝會,景帝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