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7部分,重生之大明國公,套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並不僅僅是那些貪官汙吏。實際上,那些平日當中作風不檢點的人,對於張居正所提出的《考成法》自然是會反對的。但是說到底,這些人也全都是有些想法的,也是有做過什麼的,總之說到底,反對是絕對會有的,但是聲音也未必會變得很大。畢竟這《考成法》就是為了杜絕這種貪瀆維護之風,如果這個時候有哪個站出來說不同意的話,先讓人想到的是,他是絕對有問題的。要是沒有問題,自然是不會反對這種正對貪官,而又能利國利民的提議的。

所以說,這些人當中,真正能夠站在朝上開口反對的人,那絕對是極少數的。更多的人,也只不過是私下裡議論一番,提提自己的看法。而且,物件估計也是和他一般的一丘之貉,只不過是幾個人湊起來牢騷。真正想要靠著這些人來顛覆張居正的這個提案,實在是有些困難。

但是,這並不代表張居正的《考成法》就會順利,還是會有人站出來反對。而這些人卻是與那些貪官汙吏不同了,他們大都是些當真是清正廉潔的官員。這聽起來似乎有些好笑,既然張居正所拿出的是一個好的提案,而且是專門針對朝中那些貪汙腐敗之風的有效措施,可是站出來反對的人卻也是那些當真是清正廉潔、一生為國為民、不偏不倚的官員,這聽起來當真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了。

但是,事實就是如此,而且這也不是什麼會讓人想不通的理由。道理很簡單,那些當真是清正廉潔的官員,實際上大都是古板的很。真正能做到像是葛守禮那樣,為人正直至於還開明的很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了。

這種**都是固執的很,正是因為這種固執,才能然他們好不遲疑地維持著心中的那種初衷,將自己的為官之道始終貫徹下來。但是固執的同時,卻也是讓他們有了一些改變,變得古板,不知變通起來。

在這些人的眼裡,有的東西是不能夠改變的,甚至於他們平常的生活模式都不能夠輕易改變。並且,這種輕易並不是有彈性的,而是絕對的。哪怕是平常出了什麼意外,到了不改變不行的時候,他們還是如此,並且會變得十分暴躁,即便是不通,還硬是要往那條不通的路上走。聽起來,這實在是太過無法讓人理解了,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這種固執,有其在朝政上最為顯眼。特別是對於朝廷裡的律法,規矩之類的這些祖上留下來的東西,那對這些人來說簡直就是禁忌,管他是誰,也絕對是不能動的。

舉個例子來說。當年,成祖朱棣靖難成功,趕下了朱允炆,自己接替了侄兒的皇位,登基大寶。那時候,明朝的京師還在應天府。登上皇位的朱棣,對於那些原來朝廷的大臣,該殺的殺,該貶的貶,該留的留。但是,絕大部分的官員,還是換成了他原先做燕王時候的那一套班子。

不過,即便這些大臣都是追隨他多年的心腹老臣,但是當朱棣打算遷都順天府的時候,也是遇到了極大的阻力。

當年,朱元璋封朱棣為燕王,讓他駐守應天,就是看上了朱棣的武功,讓他駐守應天也是為了讓他抵禦北方的那些元蒙殘黨的進攻。而朱棣顯然是做的不錯,並且也正是因為這些,讓他變得矯勇善戰,才能最終靖難成功,登上皇位。

因此,朱棣當然是明白,這順天府的重要性。要是他就在南京的話,將來韃子一旦大舉進攻,不說快馬飛報軍情的時間會慢上很多。即便是他在知道了之後,力排眾議,主動下旨軍隊集結出動,那也是要耗費時間的。

倘若他就坐鎮在順天,軍情一到,他馬上就能夠知曉。然後下旨集結軍隊。那樣的話,可能從事到明君迎敵,恐怕一天的時間都用不了。

但是,即便是這樣,當他宣佈了準備遷都的打算之後,大殿之上還是跪滿了大臣,吵著嚷著不讓朱棣遷都,理由就是這祖宗的基業碰不得。甚至還有已經迂腐到了極致的大臣,摘下烏紗伸著脖子讓朱棣砍了,就為了讓他不要遷都。

朱棣雖然生氣,但是面對這麼多人他也是沒有辦法,就反問他們倘若韃子來了該怎麼辦。

結果居然有人說,讓他在封一位王爺,率兵鎮守順天。這句話,氣的朱棣是渾身抖,最後竟然是笑了出來。再找個王爺率兵鎮守順天?這簡直是開玩笑。想想看他朱棣是怎麼登上皇位的,難道還想要再來一次靖難不成?

朱棣雖然嗜殺,但是他終究是沒有殺掉這個口出餿主意的大臣,因為他也明白,這些人都是讀書讀壞了腦子,根本就分不清楚情況了。

而如今的情況,跟那時候又有什麼不同呢?雖然那時是遷都,這時是要改朝廷的律法。但是實際上,兩者之間是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