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部分,亂明天下一根釘,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巴託周圍的草原上人山人海,蒙古包似乎鋪滿了大地。
這一次帶來的貨物種類和數量,陳海平考慮的出發點是政治為主,經濟為輔,最大宗的貨物分別是茶葉和棉布。
蒙古人的日常飲食以牛羊肉為主,這種食物結構對身體健康很不好,而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茶葉。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茶葉到現在還是奢侈品,普通牧民最多是偶爾喝喝。至於棉布,同樣是普通牧民極其需要的,因為沒有棉布,他們就只能穿用羊毛織成的不透風的厚衣服。
一句話,這一次帶的貨物最多的是給普通牧民使用的民生物資。
關於這個部分的宣傳早就放出去了,而且還言明,商隊直接與普通牧民做生意,所以人才這麼多。
這個自然會讓很多貴族老爺不滿意,原本是天上掉下來的發財機會,這下子沒了,但沒人敢於反對,連稍微放個屁的也沒有。
價錢出乎意料的公道,而且態度也好,唯一讓人不滿的是限制購貨的數量。在交易的時候,每個夥計都是一邊賣貨,一邊閒聊,說要是在草原上能不擔心商隊的安全,他們每年都會來,而且會運來更多更好的牧民急需的貨物。
至於假扮馬匪突擊商隊這件事,車臣汗國也給了交待,說是一個小部落酋長扎裡格臺吉受人蠱惑而做出來的,並把扎裡格臺吉綁到了陳海平面前。
陳海平既沒有追問受誰蠱惑,當然更沒有懲處扎裡格臺吉,而是雙方同做法事,祭奠陣亡的將士,禱告今後永不再發生這樣不幸的事情。
一切都水到渠成,三天後,衛拉特聯盟和喀爾喀蒙古的五大汗王以及其他二十七小部落的臺吉共同盟誓:危害商隊的行為將被視為他們的公敵。
七天後,商隊繼續向漠西蒙古進發,但留下了三個夥計,由他們教授牧民一些知識,比如羊毛怎麼採取更合理,以及如何分類如何儲存等等。
在衛拉特,那些掌櫃的終於笑了,而且是那種很稀爛的笑,在這兒他們終於狠狠地賺了一筆。
陳海平自然不會狠賺蒙古人的,他賺的物件是俄羅斯人。
俄羅斯的貴族老爺們對茶的渴求尤甚於蒙古人,他們喝茶除了與蒙古人同樣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也很重要,甚至是更重要,那就是份兒。
對歐洲大陸,俄羅斯人還是未開化的土著,他們喝茶的愛好就是從歐洲大陸傳過來的,歐洲大陸的紳士淑女優雅喝茶的樣子是他們最為羨慕的。
賣給俄羅斯人的任何貨物的價格,至少都是賣給蒙古人的五倍。
在衛拉特呆了十七天,然後折返西南,過杭愛山,穿阿爾泰山脈,經吐魯番,進入葉爾羌汗國。
有明一代,西疆始終平靜無事。
最早,佔據西疆的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建立的察合臺汗國,大明立國一年後,察合臺汗國分裂成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察合臺汗國。
東察合臺汗國佔據西疆,與大明始終友好往來,從無戰事。其後,兄弟內訌,東察合臺汗國被葉爾羌汗國取代。
不管是東察合臺汗國,還是葉爾羌汗國,統治者都是察合臺的後裔,但與其他蒙古部落不同的是,他們信奉的不是藏傳佛教,而是伊斯蘭教。
大明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都是朝貢的關係,名稱雖好聽,但實際上做的都是賠本的買賣。比如東察合臺汗國,總是拿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像獅子之類的,就能換取數量龐大的賜品。
這種買賣長不了,尤其是國力開始衰弱的時候,到了後期,朝廷開始限制朝貢的次數和規模,這使得雙方的關係開始疏遠,但依然維持了和平的局面。
葉爾羌汗國取代東察合臺汗國後,朝貢貿易日漸減少,但由於中央政府控制力的衰弱,民間貿易開始興起,其中主要是馬—茶貿易。
為了以策萬全,隨行商隊的有衛拉特聯盟和喀爾喀蒙古的官方代表。
第八十九章 影響
去葉爾羌汗國,商隊有三重護身符。
首先,葉爾羌汗國同其他蒙古地區一樣,極度渴求中原的各種物資,漢人的商隊對他們就是九天甘露,要是動商隊的心思,那無異於殺雞取卵,只要稍微明智些,就沒人會動這樣的心思。
其次,是商隊自身的武力,現在商隊已經有超過六千的壯漢,動這樣的商隊,冒的風險不言而喻,一旦失敗,葉爾羌汗王必定地位不保,一定會被某個兄弟叔伯取代。
最後就是衛拉特聯盟和喀爾喀蒙古的態度,不要說抗衡漠北漠西的合力征討,就是單單衛拉特聯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