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部分,亂明天下一根釘,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是建立一個強大的自耕農階層要讓這個階層擁有保護自己利益的必要的能力。其三,是鼓勵工商業……”
隨著成基命的敘述宗心頭的沉感又回來了。
內城的絕大多數人都被趕出去了,在只是些官員的府邸還有人住也大都府門緊閉,看不見一個人。
騎在上,孫承宗茫然四顧,心頭空空如也。
剛才在成府,他沒問成基命談判的事兒,一來沒有意思,二來突然感覺和這位老朋友相隔的是那麼遠。
對於談判,從寧遠到山海關,又從山海關到京城,信心一直是直線滑落的。到了這一刻,孫承宗清楚,他們手裡實際上沒什麼籌碼,一切都得看人家是怎麼想的。而最為窩火的,是他現在還摸不著頭緒,根本不清楚對方是怎麼想的。
作為一個年近古稀、歷練數十年、閱盡滄桑的~長,一切又都清清楚楚,事情都明擺在那兒,卻就是看不透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的想法。
身後是自己的一名侍衛和王順開派來帶路的一名小校,回過頭,孫承宗道:“去戶部。”
小校立刻道:“大人,您請。”
路上,那些王謝堂前,大多寂寥無聲,門前只有兩名軍士抱刀肅立。
路過的第一家,孫承宗沒注意,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之後,孫承宗終於注意到了一件事:那些門前抱刀肅立的軍士都是一個模樣,彷彿木雕石刻的一樣,警惕威嚴的目光威壓著一切。
心中輕輕嘆了口氣,事情剛開始的時候都是這個樣子,人人都生機勃勃,鬥志昂揚,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就都會慢慢開始變化。
這個,陳海平也是免不了的,他想的那些東西終究會成為鏡花水月。
一絲嘲諷的笑意剛剛出現在唇邊,但轉瞬間又消失無蹤,懊惱羞愧的神色在孫承宗眼中一閃而逝。
終於有人了,走了一會兒,孫承宗看到前面不遠處,一座府邸里人來人往,進進出出,穿梭不斷。
孫承宗不知道那是誰家的府邸,到了近前,抬眼望去,府門上高懸的橫匾上篆刻著三個方體大字:駙馬都尉李府。
孫承宗不知道這個李駙馬是誰,這樣的人太多了。
心中一動,孫承宗對小校問道:“我們可以進去嗎?”
小校乾脆地道:“行。”
翻身下了馬,把韁繩扔給侍衛,孫承宗舉步向府門走去。
小校跳下馬後,立刻快跑兩步,超過了孫承宗,來到守門的軍士前令牌遞了過去。
他們顯然認識,但小校令牌遞的認真,軍士檢查的也認真。孫承宗看到這一幕,心中又嘆了口氣,羨慕的不行。
府中到處都有軍士肅立,情理財務的都是一些夥計掌櫃模樣的人。
在一進院子裡,孫承宗開了眼金銀財寶那叫一個堆積如山!
開了眼,孫承宗也立時就失去了再看下去的心情。出了駙馬都尉府,孫承宗也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心情。
離戶部還老遠呢載著一封封銀子的大車排成了一條大長龍。每一輛大車旁都有一個軍士肅立,軍士面對銀車,懷中抱著鋼刀。
刀為什麼老抱著,而不是跨在腰間?孫承宗對這個產生了興趣,而且這刀的形制也特殊,刀鞘既寬又長,以前沒見過。
下了馬宗對小校道:“我想看看他們的刀。”
這個更沒問題,小校上前,令牌都沒拿,從軍士手中把戰刀要了過來。
孫承宗把刀從小校手裡接了過來。
刀一入手,孫承宗手一沉,心也跟著沉了下去,他知道這些軍士為什麼總是抱刀,而不是跨刀了。
這刀太沉了。
孫承宗是大行家刀一入手,不用掂量,就可以確定這刀至少在九斤以上。
這種刀,除非天生神力,否則是不合適在步下用的是馬刀。這刀的分量,不論是關寧鐵騎是八旗兵,他們的刀都沒有這個分量遠了。
這刀不是特製的,一眼掃過是這樣的。
一按崩簧,鋼刀彈出三寸,一道精光隨之射出。左手握
,右手握住刀柄,孫承宗把鋼刀橫在眼前。
隨著刀身被緩緩拔出,孫承宗感到臉上的汗毛根根豎起。
好刀!
這一刻,孫承宗忘記了太子,忘記了朱家江山,他周身的熱血開始沸騰。
有關寧鐵騎在,有揮舞這種刀的勇士在,還有那如山如海的銀子,只要他們不撕破臉,讓建奴撿了便宜,那建奴之兇必將很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