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1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蒙族的祖先成吉思汗那一支,卻灰眼珠,長得高,又有長鬍子,可能混有渤族的血液。那時蒙族佔據中土後,它把渤族排名第三,叫渤族做夏人,把夏族排名第四,叫南人;後來渤族佔據中土,它同樣把蒙族排在夏族之前,跟蒙族通婚,給蒙族和尚蓋喇嘛廟,不許夏族種蒙族的地,也不許跟蒙族通婚,並且規定夏族在蒙族地方做生意,有一定居留期間。渤族的用意很明顯,他要聯合蒙族,抵制夏族。”

“渤族為什麼防範夏族?因為夏族在中土生活的時間太久了,根太深了,人太多了,文化又高,不能不約束它的影響力和同化力。渤族南下的時候,自中土東北越過萬里長城,正象徵了夏族的失敗萬里長城擋不住夏族以外的種族了。當時守長城的夏族總兵官是愛情至上的武山貴將軍,聽說首都北京被流寇攻進,皇帝上吊死了,他按兵不動;但接著聽說在北京等他的愛妾陳圓圓也被搶走了,他就不再忍耐,於是他跟敵對的渤族拉手,借渤族的兵,去救他的陳圓圓。”

“這一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渤族進了北京,不再走了。他們用最隆重的喪禮來為眀朝的殉國皇帝發喪,同時把孤零零陪這個皇帝同死的一個太監,陪葬在這三十五歲就自殺了的皇帝身旁,他們又消滅了攻進北京的流寇,然後在北京出現了渤族皇帝。”

“渤族對夏族說:‘殺了我們皇帝的,是我們的仇人流寇;殺了我們仇人流寇的,是我們的皇帝。’這是一種巧妙的代換,把夏族的皇帝的裡子跟渤族的皇帝的裡子重新對換,‘皇帝’這個名詞沒有變、這個象徵沒有變,但是這相貌和裡子,卻不同了。”

“渤族決定用一些具體而明顯的方法來使夏族屈從,於是從頭做起,先改變夏族的髮型。用你肯不肯改髮型,一望而知你肯不肯就範。夏族舊有的髮型是留長頭髮,但是渤族卻是留短頭髮或者象和尚一樣剃光頭,後來雖然寬鬆了,許夏人留長髮,穿長衣,但一直到今天,好多夏人儘管恨渤族,可是還是跟著留了短髮。”

“不過,渤族雖然被夏族所恨,夏族說渤族是異族、是夷狄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大家都是中土人。古代中土小,中原地區只是河南、山西這些地方,那時大家以為除了這地方的人,其他都是異族,其實都是老祖宗們的瞎扯淡!並且異族的範疇和定義,也因扯淡的扯法不同而一改再改。在當年陝西周朝的眼光中,山東殷朝之後的孔夫子,就是道道地地的異族;可是曾幾何時,殷周不分了,變成了一家子人了;而周朝的晚期,******和陝西幫,又把湖北幫看成異族,所謂荊楚之地,乃蠻貉之區,於是屈原又變成了異族;可是又曾幾何時,湖北人也擠到山東、陝西人的屈股底下,也不是異族了;於是又手拉手起來,向南發展,把四川、貴州人看成異族,所謂‘夜郎自大’等挖苦話,就是罵西南人的。”

“這些說不盡的有趣的夷狄標準的變化,使我們可用它的觀點,來重新檢討中土的民族歷史。中土民族從遠古以來,就處處顯示出‘夷夏不能防’的混同痕跡。第一次混同的終點是蓁朝,蓁朝時候已完全同化了東夷和南蠻中的荊吳,以及百越、西戎、北狄的一部分;第二次混同是夏至兩縉南北朝,這是一次更大的混同,匈奴、氏、羌、東胡、南蠻、西南夷等等,紛紛大量跟中土人士交配,而生下大量大量的雜種;第三次混同是隨瑭到邧朝,從突厥、契丹、女真,直到蒙古,中土又增加了一次新的民族混同的紀錄;第四次是眀朝以後,直到今天渤夏通婚,又一批新的雜種出來了。正因為這種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混同,日子久了,我們常常忘了我們夏族中的胡人成分。我們忘了瑭太宗的母親是外國人,也忘了眀成祖的母親是外國人,其實,瑭朝啦、眀朝啦,他們皇親國戚的血統,早就是雜種了。於是,一個很可笑的矛盾便發生了。這個矛盾是:眀成祖的後人,眀朝成祖以後的皇帝們,他們的血裡,豈不明顯的有夷狄因子嗎?有了這種因子,眀末孤臣史克發也好、張璜言也罷、乃至顧延午的母親也行,他們的挺身殉節,所標榜的理由,就未免有點遺憾。眀末殉節諸烈士,他們殉節的理由不外是‘不事胡人’,但是他們忘了,他們忠心耿耿所侍奉的‘當今聖上’,就是一個廣義定義下的‘胡人’!”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隨身空間鄉村小神醫

郭家七叔

開局一個金錢掛

晨鍋鍋

愛上天使

卡車

圓心

紫色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