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3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具有類似向風海峽所處位置的水道,恰如一座跨越江河的橋樑一樣,除非極為狹窄可用永久工事固守外,否則就需有一支機動兵力對其進行防守;因為透過設防無法將其封閉。舉例說明,假定古巴和海地之間的向風海峽寬為兩海里,並具有錨泊深度,則以炮臺和魚雷來對付一切普通的攻擊或通行便可使其堅不可摧。具有這種性質的天然水上橋樑極為罕見。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就是明顯例項,它如被強國掌握,便無法強行透過。在波羅的海入口之處,也有類似的結構,但其較短,故亦較弱;另外,此處又不只一處入口。人工水道,即運河,必須在寬度和深度上加以限制。所以,這些水道易於進行有力控制,阻止敵人透過;但它們又極易因襲擊或突然攻擊而遭受損壞,一旦受損就會使其擁有者長時間無法使用。因此,要想既保持其為己方所用的利益,又剝奪對方使用的權利,就要以重兵對其扼守。”(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步槍協會的邀請
“當這樣的人工水道完全位於一個強國境內之時,則可採取這樣強有力的控制。舉例說明,一條透過佛羅里達半島地峽的運河,定將被美國所控制,所有艦船航達此處都將受阻;而美國自己的艦隊則擁有極大的戰略便利條件,可以透過這一運河進行集中,以對付其艦隊分散於墨西哥灣和大西洋,在透過佛羅里達海峽又受到限制的敵人。如敵我兵力相等,則敵人必不敢進行這樣的分兵,而勢必被迫放棄這一或另一海域。當一條運河位於一個遙遠的國家境內之時,不言而喻,必須派駐一支足夠的兵力以確保安全透過,這就需要擁有一支極為強大的海軍以保護其同本國的交通。蘇伊士運河和建成之後的中美洲運河,可以正確地稱之為橋樑,前者溝通地中海與東方的海洋,後者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但它們都位於遙遠的弱國境內,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獨對其進行控制,使其為己所用而不為敵所用,除非在當地派駐一支強大的陸軍,這支陸軍至少在一側應擁有一條有安全保證的它與本國的交通線,這就需有一支優於對方的海軍以對付其對該交通線的破壞。控制住兩大洋之間的唯一交通線,便可排斥敵人,逼其進行遠端繞航,如繞航好望角或透過麥哲倫海峽,而己方則可在內線運動,這是巨大的有利條件;然而,為了保持這一有利條件,必須動用巨大的兵力。”
“任何一處既定戰場的入口雖然狹窄,但如過寬,以致其兩側或中央位置的防禦工事依然無法對其掩護,這就需要依賴一支機動兵力依靠附近的強固位置對其進行控制。在海上戰場,則由海軍這支機動兵力依託強固海港來實現這種控制。新倫敦或納拉甘西特灣為美國艦隊提供了類似的有利條件,以對付企圖控制由諾福克至紐約一線海岸的敵人。”
“除向風海峽外,加勒比海還有許多其他入口,但這些入口沒有一處能夠擺脫遠端的麻煩的繞航,而向風海峽較其他任何一處入口都更接近巴拿馬地峽。因此,凡能以一支適當的海軍艦隊做為手段依託附近的強固海港控制住這一海峽的國家,便位於任何一支來自海外的可能於地峽作戰的兵力的後方,並從側面威脅著這支兵力的交通線。對美國來說,向風海峽尚有另一價值,它是紐約至地峽的直接航線;而對控制這一海峽的歐洲國家來說,其所有的航運都可在該點匯聚,由此便可獲得一條通往巴拿馬和中美洲的最短和最少暴露從而也最易防護的通路。一個國家一旦控制住向風海峽,它不須過分分散其兵力或暴露其已經在前進的分遣隊和主力之間的交通,便能延伸至海地東端的薩馬納灣,從而也控制住莫納海峽,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為莫納海峽毫無障礙,如果未加守衛,則不必繞航波多黎各。但須指出,這些交通線如此延伸便會很長;而在海地和聖多明各北側還有許多港口從側面威脅著這些交通線,而且就其位置而言,很可能為敵方巡洋艦用來對補給船等等進行騷擾。在目前政治佔有的情況下,這樣使用海地的各港口,對於佔優勢的海權這個總體問題來說,只不過是小事一件。這些港口均未設防,既不能為交戰國提供當地基地,也不能提供資源。”
“用以控制向風海峽的最佳海軍位置,無容置疑位於古巴島的東端;因為它靠近該海峽的最窄部分,而且古巴是個大島,可望以其資源有力地支援防禦和維持海軍場站。在這一地區的聖地亞哥則是可以用為這種據點的最佳港口;但在美國的考慮之中,它卻被關塔那摩所代替,關塔那摩也是一處極為優越的位置和港口。位於古巴北側同一經度的尼佩灣也有質量極為優越的港口,但不像聖地亞哥那樣已有人殖民。聖地亞哥和關塔那摩更靠近巴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