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8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行禮後即轉身面向靶子,舉槍瞄準後連放三槍。若鉛丸命中鐵板,即會‘當’地一響,監靶兵(伏在靶子左右的安全處)就敲起鑼來;若未命中,則將手中小旗左右搖動。若三槍全中,由統領發給獎賞或記名補缺。接著演習二人抬炮及紅衣大炮、劈山炮(只放空炮,不用實彈),此亦每年例行的一件大事。”
“馬政,就是檢查馬匹,並考察協領、佐領、防禦、驍騎校各帶兵官的武技,於每年春季舉行,地點在湯箭道。屆時旗營各官兵將自己所養的馬牽來檢驗,以肥壯、清潔、調教得好為合格。評比時分甲乙丙丁四等,甲等有獎,丁等則罰。當日,各帶兵官要演練‘馬上三箭’和‘馬上三槍’,優者記名候補(如遇佐領出缺,防禦之優者即可補上)。以馬政事關前途,各官無不奮力爭取。……”
小皇帝看完了圖冊,合上書頁,一時間小小的腦子裡充滿了關於軍事的遐思。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續。)
PS: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八百六十八章德宗林文正公問對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援讚賞!
“以前朕只知道我大乾以騎射立國,卻不知我大乾於火槍應用也如西洋諸國一般無二,只是器械陳舊,不如西洋精利。”光旭轉頭對林逸青說道。
“皇上所言極是。”林逸青笑著點了點頭,對自己的皇帝學生的聰明穎悟很是滿意。
其實林逸青也是不久前才瞭解到了渤人八部武器裝備的這個歷史情況。
大乾八部勁旅裝備的渤海弓是一種效能非常優良的傳統弓,之所以一直裝備到本世紀中葉,其實與什麼“遊牧民族的保守落後性、愛弓箭不愛火器”沒一毛錢關係,他調查宮廷的《渤海國舊檔》知道,火器特別是火炮,一直是大乾帝國的前身渤海國軍隊構成的重中之重,處於最優先順序的順序,這是有渤海國乃至大乾朝一以貫之的軍事方針,然後可佩弓的健壯者佩弓,體力不適宜拉弓射箭的,用三眼銃和火槍。所以真正的優先順序是火炮大於弓箭大於火槍,渤海弓之所以在頭兩個世紀初到前一個世紀初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優於火槍,是因為其可以在中近距離持續密集投射重箭,這對於古代軍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林逸青透過《大乾武備志》中渤海箭的箭長和重量了解到,目前已知的眀朝存留下來的箭基本上都算不上重箭,所以無論穿甲效能、殺傷力都大打折扣。從這一點說,歷史無情的淘汰了眀代的開元弓和小梢弓,給渤海弓這樣的重型弓創造了歷史機會。
但是,火器特別是火槍雖然在一定歷史時期的綜合效能(射速、射程、精度)弱於渤海弓,但是它是在不斷發展的,在征服準噶爾汗國過程中,準噶爾軍裝備的贊巴拉特火槍就已經在精度和威力方面超過了乾軍的老式鳥銃,所以乾軍繳獲準噶爾軍的火槍以後也緊急進行仿製。甚至一度成為主力火槍之一,然後因為同俄軍的幾次交戰,使得乾軍將領更加認識到了己方裝備的不足,大力發展火槍。使火槍在乾軍中的比例不斷升高,特別是新型火槍的裝備,佔據了很高的份額,最遲到本世紀中葉,當火槍在射速、射程、精度已經完全超越渤海弓的時候。這個弓種就基本退出了戰爭領域,雖然習射仍然被作為一項值得尊重的傳統技藝在渤蒙八部當中開展,但是作為兵器實際上已經成為歷史。
“既然火槍之利遠大於弓箭,為何皇額娘還要朕習從祖制習練弓箭呢?”光旭又問道,“我大乾各軍何不廢棄弓箭,全用火槍呢?”
“皇上問的好。”林逸青微笑著答道,“皇太后要皇上從祖制習練弓箭,是為了讓皇上鍛鍊身體,體會祖宗昔年創業之不易。我大乾軍中目下尚習練弓箭,也是為此。若是戰陣交鋒,則全仗火器,能用到弓箭的地方,不過雪地叢林,小隊或單人偷襲暗鬥而已。”
“林師傅的意思,如今的兩軍戰陣交鋒,弓箭已然完全用不上了,是這樣嗎?”光旭又問道。
“確是如此。”林逸青點頭道,“現今之西洋強軍,講求紀律和集體配合。而非個人的戰技和武勇。西軍很早便裝備了火槍,不是因為那個時期的火槍在效能指標上優於弓箭,而是加裝了刺刀的火槍可以讓他們兼顧遠射和肉搏,從而讓他們的組織紀律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戰場上。他們以連為單位列成嚴整的橫隊,此時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