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3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校閱之後,在從督署西邊的校場演武廳步行回官署的途中為狂徒所刺並死於非命!
刺馬一案,從案發到此後定案,議說紛紜,差異甚大,事實上兇手張汶祥早有定供,事涉“幃薄淫褻”的“大員醜聞”,有關朝廷顏面,主審官根本不敢據實上奏,以至於馬新貽“漁色負友”受到“報應”之說,一時間成為不脛而走的特大社會新聞“評述”,令朝廷極為尷尬。朝廷最後不得不草草結案,而“殺人奪妻”的馬新貽也得以“備極哀榮,追贈太子太保,賜卹併入祀賢良寺”,用這樣的方式保全了朝廷的顏面。
敬親王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向仁曦太后重提馬新貽案,箇中的深意不言自明!
熟知這段掌故的的潘鳳笙,當然明白敬親王說這番話的意思。
刺馬案內裡是怎麼回事,他潘鳳笙當過刑部尚書,怎麼會不清楚呢?
左季皋從一個小小的師爺做到今天的封疆大吏,每一步都是朝廷提拔起來的,是以左季皋的榮辱事關朝廷的顏面,如果就此事問罪左季皋並將其處以極刑,
不是等於朝廷之前對他的提拔全錯了嗎!
“左季皋革職回籍,永不起復。著令地方官嚴加管束吧。”仁曦太后沉吟半晌,恨恨的說道。
“皇太后聖明,如此最好。”敬親王恭恭敬敬的說道。
“這密信,還有送信之人的供詞,一併備檔。”仁曦太后說道,“尤其是供詞,最為要緊,定要留檔。”
“既然刑部已經審了此人,想必供詞已然存檔,臣自會調看後回稟太后,皇太后請放寬心。”敬親王說道。
“好了,就這麼著,六爺擬上諭吧。”仁曦太后說道。
“臣遵旨”
……
潘鳳笙猛然從夢中驚醒。(未完待續。)
PS: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六百八十二章左氏貴子
雖然是一個夢,但夢境帶給他的那種真實的感覺,卻令他不寒而慄!
自己最最珍愛的大克鼎,怎麼會到了宮廷之中?
發生了什麼事,才會讓大克鼎進了宮?
難道……是因為左季皋?
想到自己當年是走了仁曦太后最最痛恨的承威的門路救下的左季皋,而後左季皋贈送自己的大克鼎,潘鳳笙禁不住渾身冷汗淋漓。
左季皋的“錢袋子”胡雨霖因貪墨挪用西征軍餉被下獄的事,潘鳳笙很早便聽說了,也知道此案的一些情況,他當然知道左季皋和胡雨霖的關係非同尋常,胡雨霖出了事,左季皋自然脫不了干係,但因為他和左季皋多年相交的關係,他心裡一直一廂情願的認為,是性格直率倔強的“左騾子”受了奸商胡雨霖的欺瞞(其實朝中持此種看法的人不在少數,如兩廣總督劉昆義就曾說:“西征認借洋款,皆為胡道一人操辦,然每百萬利銀至二十四萬之多,所耗不貲,想是軍需孔急,左相萬不得已而偶一為之。”),後來發生的事似乎證實了他的推測胡雨霖下了刑部大牢一年半有餘,直至今日,左季皋卻什麼事兒也沒有。
但剛才的夢境,卻讓他有了一種非常不妙的預感。
潘鳳笙起身將大克鼎珍重的用紅布罩好,離開了攀古樓,來到了自己的臥房休息。
儘管在侍女的服侍下躺倒,但潘鳳笙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
自從胡雨霖出事後,左季皋沒有為他上一個摺子解救,彷彿胡雨霖的死活與他根本不相干。
“……其好義之誠、用情之摯如此,察看富紳獨力呈捐,無如其多者,實乃我大乾商界楷模……”想起當年左季皋向朝廷誇獎胡雨霖功績的奏摺,潘鳳笙不由得苦笑了起來。
潘鳳笙忽然回想起當初對左季皋有恩或是親近的人,如曾伯函、郭筠仙、沈佑鄲等,最終都和其絕裂。心中突然一凜。
自己會不會也步曾、郭、沈三人的後塵?
潘鳳笙又想起了那個夢,心中越想越怕,無法入睡,他輾轉反側了一會兒。乾脆起身,擬起電報稿來。
現在他在蘇州原籍丁憂,但因為有了電報,他和京城裡的門生故舊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絡。
他現在迫切的想要知道,胡雨霖的案子如何了。以及進京述職的左季皋的情況。
電報發出之後,他便焦急的等待著。
象是有預感一般,三天之後,京中的回電便到了。
“……查胡氏兼負血案,刑部正自嚴訊,左帥在京旬月,一直未得朝見,困居賢良寺,不許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