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7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五百一十六章今亮吃癟
《里瓦幾亞條約》名義上是將伊犁交還乾國,實際上卻將十分之七的土地割給了俄國,其中包括具有戰略意義的特克斯河流域和木扎提山口。它使俄國得到五百萬盧布賠款,有權在七個重要地點設定領事館,並且可以沿松花江航行直至渤洲的伯都訥。當這些條款電告北京時,驚訝的總理衙門電令崇厚不要在條約上簽字。崇厚不明所以,但在俄國人的誘騙下,顧及情面,只在草約上籤了字,而俄國人則就此宣稱該條約已經締結,文字業已謄清;改訂或重新談判條約已不可能,對此一無所知的崇厚還以為自己完成了任務,在俄國人的熱烈歡送下回國。
訊息傳到國內,使乾國官場驚愕莫名。總理衙門認定,用這種方式將伊犁交還的話,還不如不交還為好。左季皋聞知訊息,竟然立刻上奏參劾崇厚,稱他辛苦經營新疆的戰果因崇厚的愚蠢行為而付諸東流。他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上奏朝廷:“就事勢次第而言,先之以議論,委婉而用機,次決之以戰陣,堅忍而求勝”,他的奏摺立刻迎合了朝中士大夫們的求戰雪恥之心,毫不計及國家是否有備。在他的帶動下,無數奏疏象雪片飛來,要求嚴懲締約人和撤銷條約。可能是為了撇清和崇厚的關係,左季皋竟然奏稱:“俄人索之,可為至貪至橫;崇厚允之,可謂至謬至愚……然臣以為不足懼也。必改此議,未必有事;不改此議,不可為國。”並要求將崇厚處斬,以示乾國拒不承認該約的決心,縱然訴諸戰爭亦在所不惜。因為左季皋說出了很多士子文人和官員們心裡的話,他再一次出了名。
朝廷隨後任命曾伯函的兒子毅勇侯曾濟擇作為第二次出使俄國重新商訂條約的首席代表。與此同時,判處崇厚死刑的事遭到了英、法、德、美各國外交代表們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對這樣一位外交官同事受到的不人道的待遇不能置若罔聞。後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親自給仁曦太后寫信求情,這才於今年6月26日宣佈崇厚的死刑暫緩執行,不過在第二次出使未獲結果以前仍予囚禁。俄國方面對此大為不滿。聲稱只要崇厚未得到完全赦免,就不與曾濟澤談判,這一宣告無形當中更加重了崇厚的罪名,使得朝野士子殺聲不絕。
崇厚下獄之後。以為自己這一次必死無疑,正自絕望之際,不料事情卻有了轉機。
首先是敬親王和純親王都上書為崇厚進行了辯解,敬親王認為,崇厚雖然通曉洋務。但所辦理的多為實業,外交非其所長,讓這樣一個人前去俄國談判本身就是朝廷用人不當,“蓋自林文襄去後,再未有洋務之全才”,所以才會出現這樣被俄國矇騙而“喪地失利”的結果,責任不應當由崇厚來負,純親王指出:“惟此次崇厚出使系奉旨給與全權便宜行事之諭,不可謂無立約定議之權。若先允後翻,其曲在朝廷。不在崇厚”,在兩位親王力保的情況下,朝廷宣佈赦免了崇厚的死罪,改為流放。
被乾國的行動所激怒的俄國借調兵日本之機,派了一支由23艘戰艦組成的艦隊駛往乾國炫耀海軍威力,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人們普遍擔心俄國海軍在沿海發動進攻,來配合從西伯利亞派兵透過渤洲直逼北京的行動。大乾朝廷並不想加劇衝突,但是在士大夫們的激情的推動下,只好違心地採取了強硬立場。為了預防萬一發生戰爭。朝廷起用了幾名有平定聖平軍戰功的湘軍軍官充任要職,並向已經在琉球完成集結的乾國船政水師和北洋水師下達了備戰令,防範俄國艦隊可能的進攻。李紹泉隨即命令丁禹廷率北洋水師離開了琉球,回到大沽口布防。而船政大臣丁雨生則乘船趕到琉球坐鎮。指揮船政水師。
見到乾國態度強硬,俄國不得不做出讓步,同意和曾濟擇進行談判,朝廷見事有轉機,就此赦免了屬於渤人大臣的崇厚,取消了他的流放。改為“降三級留用,罰俸三年”的處罰。
死裡逃生的崇厚這時才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對於矇騙和出賣自己的左季皋切齒深恨,他一直想不明白,自己和左季皋無怨無仇,左季皋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而在回到天津,同李紹泉一番深談之後,他才明白,左季皋為什麼要這麼做。
左季皋西征新疆時,一直同俄國人打得火熱,而在新疆平定,乾俄兩國議論交收伊犁時,左季皋希望伊犁的歸還這份功勞也是自己的,但又不想將自己和俄國人眉來眼去的事公諸天下,有損自己的光輝形象,是以在朝廷選派老實忠厚又對外交事務不甚明白的崇厚出使後,他故意向崇厚暗示俄人對乾親善,讓不熟悉情況的崇厚中了圈套,稀裡糊塗簽下了“賣國條約”,而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