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3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持續到了乾日丁酉戰爭的爆發,並且對這場關乎日本國運的戰爭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此外西南戰爭對日本的經濟也造成了極大的打擊,根據明治十七年民部省和陸軍省、海軍省的聯合調查結果,在戰爭中,日本陸軍共計消耗槍彈134893500餘發,炮彈173700餘發。海軍消耗炮彈27139發,子彈2147824發。俄軍消耗槍彈165423600餘發。炮彈214700餘發,日本海陸軍在初期和中期戰鬥連連失利,陸軍損失了大量的槍炮,海軍則損失了3艘鐵甲艦(“扶桑”號被擊沉。“比睿”號和“金剛”被薩摩軍劫奪),7艘炮艦,12艘輔助艦艇和30餘艘商船,各類相關費用總計達到了241967726日元。
由於戰爭消耗巨大,高額的戰費使日本政府難以承受,除了向民間極力搜刮之外。日本政府不得不向外國銀行借款,最終是英國著名的羅特希爾德家族給予了日本政府大量的貸款,幫助日本政府渡過了戰爭危機,但日本政府為此不得不出賣了大量的權益給羅特希爾德家族,到西南戰爭結束時,羅特希爾德家族已經完全掌握了日本的金融命脈。此外,為了換取俄國出兵協助平叛,日本政府暗中和俄國政府訂立了密約,許諾將北海道作為給俄國人的報酬,“日俄密約”後來的曝光極大的傷害了日本人民的感情,也大大損害了日本政府的聲望,因為幾千年來,日本雖然經受了各種外部侵略,卻從來沒有過對外割讓土地的事,日本明治政府在日本人民看來,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賣國政府了,巖倉具視等政府重臣都被日本民眾視為“賣國賊”,而在西南戰爭中最終敗於日俄聯軍之手,堅持不屈蹈海自盡的西鄉隆盛則成了日本民眾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西鄉隆盛夫婦的屍體衝上海灘後被當地民眾冒死收殮並秘密安葬)。
在西南戰爭結束後,流亡海外的薩摩士族推舉西鄉隆盛的兒子西鄉菊次郎為領袖,成立流亡政府,不承認日本明治政府的地位,號召國內民眾起來反抗“賣國賊政府”,解救被奸臣賣國賊挾持的明治天皇,這些薩摩士族對外自稱薩摩人,不稱日本人,日本民族因此分裂,而這種分裂狀態一直持續到乾日丁酉戰爭的爆發,在這場乾國和日本爭霸東亞的戰爭中,薩摩人毫不猶豫的站在了乾國一邊。
西南戰爭還促進了日本自由民權運動的發展。明治維新後,日本出現了一些自由民權主義者,他們的初期主張無法得到當時明治政府的認同,於是他們積極鼓動士族階層發動騷亂,妄圖顛覆政府來實現自由民權的政治主張。西南戰爭的失敗使自由民權主義者們清醒的認識到武裝推翻明治政府沒有希望,他們開始利用輿論同明治政府鬥爭。而西南戰爭失敗後九州剩餘計程車族也開始走上了自由民權之路,共同要求參與政權,同明治政府的當權者對抗。西南戰爭之後日本自由民權運動興起,對日本政治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加劇了日本民族的割裂。
此外,西南戰爭對於世界軍事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首先,這場戰爭是國民軍隊的勝利,它檢驗了日本明治維新軍事改革的成果。雖然結果很不理想,但也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建設“四民皆兵”的國民軍隊的正確性和意義。對此,日本著名歷史學家坂本太郎評論道:“這次事變說明,就是以維新功臣西鄉隆盛為首。具有素稱精強的舊薩摩藩士為骨幹的社會、軍事勢力,已不是他們所蔑視的百姓兵武裝起來的政府軍的對手,使全國所有的人都能徹底瞭解到士族兵已不再能有所作為了。”這個評論有一定的道理,但顯然誇大了政府軍的戰鬥力,實際上。薩摩軍無論是高層還是基層,由於接受過正規嚴格的近代西方式的軍事訓練,加之的確富有勇氣,是相當善戰的。薩摩軍之所以失敗,並非是因為戰鬥力不強的關係,而是因為由武士組成的薩摩軍的“精兵”政策由大量精銳武士組成的薩摩軍在數量上要遠遠的少於平民組成的日本政府軍和俄軍,一旦這些精銳武士在戰鬥中大量的消耗,無法得到補充,便會造成部隊戰鬥力的急劇下降,薩摩軍在戰爭後期的迅速失敗。原因正在這裡。
其次,這場戰爭對新式武器和軍事藝術的發展也有重大意義。在這場戰爭中,薩摩軍創造性的發揚了“穴地攻城”的戰術,給政府軍和俄軍以極大的殺傷,薩摩戰鬥工兵的戰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打破,由於薩摩軍地下爆破戰術的不斷採用在戰爭中引起了俄國方面的重視,俄軍也曾組織發動了一次差不多的作戰,雖然因為種種原因而失敗了,但在戰爭結束後,俄國方面便著重研究起相關的戰術來。並組建了自己的工兵部隊,世界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