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8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深夜了,但李紹泉並沒有休息,而是在看著一份紙抄。
在桌面上李紹泉的手邊,還放著一張張大幅的黑白照片。照片上,赫然是日本戰場薩摩軍和俄軍交戰的情景。
這場戰爭的慘烈程度,所使用的武器之先進,戰法之新奇,戰役規模之大,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不敢想,這樣的戰爭,如果發生在中土,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看過了這些照片,再來重新看當年文博川的遺折,李紹泉愈發覺得觸目驚心!
“……洋人為患中土,愈久愈深,而其窺伺中土之間,亦愈熟愈密。從前屢戰屢和,迄無定局,因在事諸臣操縱未宜。及庚申定約,設立衙門專司其事,以至於今,未見決裂。就事論事,固當相機盡心辦理,而揣洋人之用心,求馭外之大本,則不繫於此,所繫者在人心而已矣!”
“溯自佳慶年間,洋人漸形強悍,始而海島,繼而口岸,再及內地,蓄力厲精習機器,以待中土之間,一逞其欲。韶光年間,肆掠江、浙,自江寧換約以後,覬覦觀望。直至粵間教匪滋事,以為中土有此犯上作亂之事,人心不一,得其間矣。於是其謀遂洩,闖入津門,雖經小挫,而其意愈堅,致有庚申之警。然其時勢局固危,民心未二,勤王之師雖非勁旅,而聞警偕來;奸細之徒雖被誘脅,而公憤同具,以是得受羈縻,成此和局。十餘年來,仰賴皇太后、皇上勵精圖治,宵旰勤勞,無間隙之可尋;在事諸臣始得遇事維持,未至啟釁,偶有幹求,尚能往返爭持,不至太甚,非洋務之順手,及在事者折衝之力,皆我皇太后、皇上朝幹夕惕,事事期符民隱,人心固結,有以折外族之心,而杜未形之患也。”
“然而各國火器技藝之講求益進,彼此相結之勢益固。使臣久駐京師,聞我一政之當則憂,一或不當則喜,其探測愈精。俄人逼於西疆,法人計佔越南,緊接滇、粵,英人謀由印度入藏及蜀,蠢蠢欲動之勢,益不可遏。所伺者中土之間耳,所畏者中土大本之未搖,而人心之難違耳。說者謂各國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國中偶有動作,必由其國主付上議院議之,所謂謀及卿士也;付下議院議之,所謂謀及庶人也。議之可行則行,否則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後決然行之。自治其國以此,其觀他國之廢興成敗亦以此。倘其國一切政治皆與民情相背,則各國始逞所欲為,取之恐後矣。”
看到這裡,李紹泉禁不住長嘆了一聲。(未完待續。)
PS: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四百四十四章國內暗箭
而今距彤郅十三年“定國是詔”下時,又過去了五年,整個中土,仍沒有什麼太明顯的變化!
“……夫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物必先自腐而後蟲生焉。理之所在,勢所必至。中土之有外國,猶人身之有疾病,病者必相證用藥,而培元氣為尤要。外國無日不察我民心之向背,中土必求無事不愜於民心之是非。中土天澤分嚴,外國上議院、下議院之設,勢有難行,而義可採取。凡我用人行政,一舉一動,揆之至理,度之民情,非人心所共愜,則急止勿為;事系人心所共快,則務期於成。崇節儉以裕帑需,遇事始能有備,納諫諍以開言路,下情藉以上通。總期人心永結,大本永固,當各外國環伺之時,而使之無一間可乘,庶彼謀不能即遂,而在我亦堪自立。此為目前猶可及之計,亦為此時不能稍緩之圖。若待其間之既開,而欲為斡旋補苴之法,則和與戰俱不可恃。即使仍可苟安,而大局已不堪復問,則何如預防其間之為計也!……”
文博川所憂慮的“苟安之局”,並沒有多少改變!
而自己和眾多憂國之士全力推動的各項事業:電報、鐵路、海防等等,也僅可以稱之為小有所成而已!
李紹泉回想起當年為了興辦這些洋務事業所付出的艱辛努力,而自文博川林義哲師徒逝去後,洋務派失去對抗頑固守舊派最強有力的人,禁不住又是嘆息連連。
近世中土外患頻仍、內亂不斷,時時軍情緊急,建設瞬息萬里的電報傳輸體系無疑是一直身處危境的乾國政府的當務之急。事實上,早在彤郅九年(西曆9070年),英國大東公司和丹麥大北公司已在中土敷設電報電纜。大東公司獲取了在上海以南各通商口岸海口設定海底電纜的權利,並架通了印度經新加坡到中土南部沿海到香港的線路,而大股東是沙俄皇室的丹麥大北公司則架設了從海參崴到上海、香港的海底電纜。到彤郅十年6月,中土實際上已被納入世界電報網路之中。這樣,外國在中土經商、談判等各種事項都可以在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