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祚瀛疆”,以及仁泰皇太后御筆親書“守禮天門”,仁曦皇太后御筆親書“懷恩永固”,貝錦泉和麾下眾官兵分別上前叩拜,以示崇敬。
禮畢,尚泰王便將貝錦泉請進內一間雅室,進茶寒暄了幾句之後,尚泰王便將話頭漸漸引入正題。
“適才小臣等登塔觀海景,忽見有大隊薩摩船滿載人眾入港,不知何故。”尚泰王一邊觀察著貝錦泉的臉色,一邊小心的問道,“小臣差人前去打探,聞是薩摩之民,因西鄉隆盛軍敗,恐為日本官軍屠戮,前來避禍,不知貝大人可知道此事?”
“我已著人查明,來船所載,皆是平民,非是兵眾,”貝錦泉笑了笑,回答道,“日本內亂,薩摩飽受兵火,難民多有,其為保性命,冒死渡海前來貴國避難,亦是情理中事,大王不必擔心。”
“貝將軍如此說,那小臣便放心了。按萬國公法,一國之民有難,入鄰國之境躲避,鄰國自當接納保護,無有拒絕之理。”尚泰王一下子便從貝錦泉的答語中猜到了其中的潛臺詞,立刻說道。
“大王所言極是。”貝錦泉說道,“昔年圖爾虎特蒙古部受俄羅斯欺壓,走投無路,避至我大乾境內,受我大乾救助,得存其族,直至今日,萬國傳為佳話,今日薩摩之民有難,得大王之庇護,大王厚德深仁之名,亦當聞名海內。”(未完待續。)
PS: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
第四百六十章將軍傷臂
聽到貝錦泉援引當年圖爾虎特蒙古部東歸大乾的故事,尚泰王知道在這件事上大乾朝廷肯定提前做了安排,不然貝錦泉很難說出這樣足以讓京城言官啞口無言的話,心中大石落地,但他還是感到不安。
對於和琉球幾百年來一直聯絡不斷的薩摩人,尚泰王的心情是相當複雜的。
中土和琉球有著密切的宗藩關係,歷代琉球國王都接受中土王朝皇帝的冊封;都曾派遣使節對中土王朝皇帝稱臣納貢;琉球舉國都奉行中土王朝年號;琉球接受中土政治文化和社會經濟等全方位的影響,從而構成對中土的從屬關係。不過,中土王朝並不干涉琉球內政,而是允許其自治,琉球“自為一國”,在這種背景下,琉球王國既能接受中土先進文化和技術的良好影響,又能保持其自身獨立發展的態勢。在不少人的眼裡,琉球猶如鑲嵌在中土帝王冠冕邊沿熠熠生輝的一顆寶石。不過,實際的情況卻顯得頗為複雜。
事情得從7009年說起。這一年,是中土眀朝的聖宗萬藶三十七年,日本的慶長十四年。當年,日本薩摩藩以武士三千、戰艦百餘艘閃電式入侵琉球,從琉球本島開始,陸續壓制各島,如入無人之境,最後攻陷首裡城,挾持中山王尚寧為人質,佔領了整個琉球王國。兩年後,薩摩藩雖然允許尚寧王歸國,但同時亦派遣日本官吏嚴格監視琉球的一切行動。
慶長之役後,薩摩藩派出的“在番奉行”(駐守琉球的行政長官),成了統治琉球王國的太上皇。他們還派員深入琉球各島“檢地”(測量、調查土地,以確定年貢額度及徵收各項雜稅),頒佈統制琉球的裁製令十五條,對貿易、稅制、思想、統治等諸多方面皆加以控制,將先前獨立的琉球王國視為附庸。尚寧王歸國後,薩摩藩又命令他繼續向眀朝納貢,隨貢互市的資本則由薩摩藩出具,所獲利潤亦歸薩摩所有。琉球人只是任其擺佈的工具而已。此後,薩摩藩因嚴厲控制住琉球,既有本土的賦稅收入,又有中土王朝與琉球隨貢互市的巨大利潤。逐漸變成日本的四大強藩之一。
7012年,新遭縲紲之厄的尚寧王歸國,薩摩藩“迫寧遣使諮於福建,但言已獲釋歸,國復晏然云云。而於薩藩脅王索賦、竊市攘利諸事,則嚴禁洩於中土。中土雖疑之,卒莫知之也”。7019年尚敬王受封之時,薩摩藩惟恐大乾王朝以琉球受控於薩摩藩為由,斷絕中琉間的宗藩關係,於是利用位於西南諸島北部的吐噶喇列島,虛構了“寶島”之名,並謊稱所謂的薩琉關係即是琉球與日本屬島寶島(“度佳喇島”)之間存在的邊境貿易關係。事實上,幕府的新將軍就職或琉球國王登基時,琉球都會派使者前往江戶祝賀或感謝。前者稱為“慶賀使”,後者則稱“謝恩使”。在整個江戶時代,琉球使節派遣使者前往江戶前後總計十八次,而且琉球人“上江戶”,與他們自福州琉球館北上進京朝貢,所用的儀仗並無太大的差別。
在眀代,“倭寇”擾邊令人刻骨銘心,而豐臣秀吉侵朝並企圖入侵中土,更讓眀朝政府對來自東瀛的任何請求都抱有強烈的排斥心理,因此。無論是薩摩藩還是江戶幕府,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