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7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達十餘噸的大炮被巨大的後座力緩緩推向下炮架的末端,整個炮位籠罩在了嗆人的煙霧中。一顆顆170毫米的巨大鋼鐵彈頭旋轉著飛出炮膛,射向俄艦“阿斯科爾德”號。
“比睿”號射出的這第一輪炮彈呼嘯著飛向“阿斯科爾德”號,落在距離“阿斯科爾德”號右舷約400米處的海中,激起了高高的水柱。
“……露艦‘阿斯科爾德’號為一艘巡洋艦,不知何故,當先向我艦開火,其艦首炮門吐出一團濃煙,接著轟然巨響,一顆炮彈飛來,於我艦艦首右舷處命中,此彈雖威勢驚人,然我艦鐵甲堅厚,未有大損。”東鄉平八郎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以此觀之,露人炮術遠不如我軍為精,知露艦雖船大炮多,但無鐵甲防護。炮術又差,不足懼也……”
東鄉平八郎對俄艦的評價其實是有失偏頗的。他並不瞭解,剛才他對俄艦開炮作出的判斷,其實是非常正確的。
“阿斯科爾德”號向“比睿”號發射的那一炮,其實是警告炮。並非是真的要向“比睿”號發動攻擊,但在這個時代,因為火炮的瞄準的方法非常簡單原始,俄國炮手的瞄準出了問題,是以才發生了這樣的烏龍事件。
平心而論,若是在戰時,“阿斯科爾德”號巡洋艦的水兵操作射速十分緩慢的152毫米火炮,在遠距離上採用簡單原始的瞄準法,首發能夠取得這樣直接命中的射擊成績,是應該得到獎勵的。
在“比睿”號的170毫米主炮開火後。在同一舷側的3門150毫米大炮也先後向“阿斯科爾德”號開火,看到旗艦開火的動作,緊跟著旗艦的“金剛”號也迫不及待的開火射擊起來。
在“比睿”號開火三分鐘後,“阿斯科爾德”號經過短暫的猶豫,還是開始了還擊。
“……叛軍艦隊的炮火十分猛烈,好象下了一場隕石雨一般,他們在3500米左右的距離上向我艦開火,敵艦第一次齊射的炮彈多數從我艦上方飛過,落入另一舷的海中爆炸,雖然沒有擊中我艦。但激起的海水有如小山一般,浪花濺到了甲板上,好多水兵被衝得站立不穩,……在我艦正全力為火炮裝填彈藥之陸。敵艦竟然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齊射,這一次敵人的炮彈紛紛落在了左舷的海水中,但彈著距離比上一次要近得多。我艦剎那間為浪花所包圍,這些浪花極大的干擾了我艦的射擊,我站在艦橋之上,也無法看清對面的情況。更何況是我們的炮手了……儘管形勢一開始便對我艦不利,然我艦官兵仍然堅持戰鬥,未有絲毫退縮。”
這是“阿斯科爾德”號巡洋艦的艦長克利沃諾斯基在自己的回憶錄當中記下的話。他寫下這番話的目的,除了往自己臉上貼金和推託責任之外,便是要在日後和薩摩人理論一番。
現在,雙方都是本著“捱打就要還手”的原則在戰鬥。
在“阿斯科爾德”號艦首右舷的152毫米主炮炮位上,儘管視野極差,又有薩摩軍艦炮彈激起的浪花水柱的干擾,但俄國炮手們仍然在努力的射擊,而且他們十分專注的進行著瞄準,力求讓每一發炮彈都不落空。
俄國水兵的努力很快便有了回報,在雙方對射了數輪之後,一發152毫米炮彈又一次擊中了目標這一次被擊中的不是“比睿”號,而是衝上來的“金剛”號!
開戰不到10分鐘,俄國人便先後兩次分別命中兩艘薩摩鐵甲艦,今天的俄國人,可以說是真正的“人品爆表”。
隨著轟然一聲巨響,在“比睿”號飛橋上的東鄉平八郎轉頭望去,看到“金剛”號的甲板上騰起了一道濃煙。
東鄉平八郎舉起了望遠鏡向“比睿”號的飛橋望去,恰好看到已然震倒的出羽重遠在兩名軍官的攙扶下,吃力的站起身來。
東鄉平八郎仔細地看著出羽重遠,只見他的胳膊似乎受了傷,一位軍官象是在勸他下去就醫,卻為他堅決的拒絕了。
“出羽君……沒事吧?”上村彥之丞有些擔心的說道。
“可能是受了傷,但應該還不要緊。”東鄉平八郎看了好一會兒,在確定出羽重遠沒事之後,才放下了望遠鏡。
就在這時,“比睿”、“金剛”也相繼擊中了“阿斯科爾德”號,猛烈的爆炸聲將東鄉平八郎和上村彥之丞的目光又吸引到了“阿斯科爾德”號身上來。
“露西亞人的這條軍艦真不結實,哈哈哈哈!”上村彥之丞笑道。
東鄉平八郎沒有答話,他看到2發170毫米炮彈和2發150毫米高爆彈直接擊中了“阿斯科爾德”號的艦體,四團火光消散之後,到處都是黑煙,“阿斯科爾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