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部分,崛起之新帝國時代,兩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地的聲音。
如月香織看到林逸青緩步向她走來,手中拿著一支青竹簫,身上穿著一件黑色的沒有任何徽章標識的軍服,此時的他顯得文人氣十足,好象是貴族學院的學生一樣。
“你受了風寒,病還沒有好,就跑了出來,而且……還穿得這麼單薄。”林逸青來到了如月香織的身邊,看著她身上穿著的“水兵服”,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
他當然知道,如月香織的這件別緻的衣服,是怎麼來的。
在起事前,林逸青看到這一對忍者姐妹花要家人從家鄉寄來的戰鬥忍服,覺得難看和有缺少防護等缺點,便開始給她們設計戰鬥用的專用服裝,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按照後世大行其道的日本女生水兵服給她們設計了一套別緻新穎的戰鬥服。兩姐妹非常喜歡這套衣服,視若珍寶,輕易並不穿出示人,象這幾天的戰鬥中,她們穿的都是林逸青設計的冬季作戰用的白色忍者甲裝,但今天如月香織卻不知怎麼,將這套水兵服穿了出來。
水兵服顧名思義就是給水兵穿的服裝,頭頸間那塊四方形的布是用來維護頭髮清潔的,在海戰時,還可以豎起來幫助聽覺以及艦炮射擊時用以保護耳膜之用,至於使用白色系則是因為在黑暗中比較顯眼的緣故。這種水兵服的樣式後來被英國海軍正式採用為水兵的乘船正裝,之後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首開先例,把它拿來穿在幼年王子與公主的身上,當時的人們覺得非常可愛,因而引起了一陣時尚風潮,法國人率先仿效,而後從法國開始,逐漸流行到歐洲各國,在那時。水兵服通常是給4至5歲的孩子穿用,而且男孩女孩的式樣並沒有什麼分別。於是水兵服成了兒童的一種代表性服飾,這樣的流行後來被貴族小學校制定為制服之後,就成了一種正式的服裝。只不過當時還是給小孩使用,中學以上的學生並沒有這種風尚。
從某種意義來說,把海軍士兵的制服拿來給小孩當作制服,是一種尚武精神的表現,因為英國海軍是世界海軍的領導者。因而使得這種流行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在東方,受到影響最大的便是同樣具有尚武精神的日本。
水兵服最初在日本也只是海軍士兵的服裝,大約是明治五年海軍服制制定時所匯入,因為制服本身象徵一種服從的概念,所以水兵服在日本會成為制服,並非無因。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沉溺於“富國強兵”的思想之中,因此這種帶有軍事意義的服裝也就正對日本人的胃口。原本日本學生的制服為傳統的和裝,也就是所謂的褲裙。不管男女都是穿的一樣。明治維新運動後的結果,使日本的學校陸陸續續拋棄了傳統的和裝,採用的式樣則是西洋式的黑色立領軍官制服,這是真正的軍服修改而成,要說它是準軍服也可以,其實就是海軍軍官的第一種軍裝,最早是由日本貴族學校學習院正式採用,之後就逐漸變成中學以上學校的正式服裝了,之所以如此,乃是傳統的日本和裝不適合用於進行軍事訓練和體操的緣故。同時以軍官制服做為學生服也能讓人產生精英意識,達到提振尚武精神的作用。
至於女孩子,由於沒有女兵專用的服裝,所以就借用了水兵服來代替。最早是福岡女學院率先採用作為體操服,然後逐漸變成正式的制服,接著風行全國,很快全日本的女學生全部都是穿用水兵服,而根據國情,原本下半部的褲子也被修改成了裙子。
從服裝表現上。同樣是穿著海軍制服,但是男女卻不相同,這是日本傳統男尊女卑的文化使然,因為制服代表權威、服從的意義,男學生穿著代表管理者的軍官制服,而女學生穿的卻是代表被支配階級計程車兵制服,經由這種方式確定了整個社會秩序。而當在戰爭的歲月裡,水兵服也將成為整個國家動員體制中的一個重要配件,象徵著絕對服從的含義。水兵服原本在其它國家只是單純的兒童服飾,流傳到日本卻有了這樣的大變化,後世的制服控們,很多人並不知道可愛的女生水兵服有這樣的歷史背景與意義。
“真的不冷嗎?”林逸青握了握如月香織的纖手,這雙美麗的手現在柔軟滑膩,很難想象這是一雙掌握刀劍槍械和各種殺人武器的手,曾奪去許多人的性命。
而她身上的水兵服,口袋裡和一些隱秘處大都還藏有殺人的暗器。
“真的不冷。”如月香織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個可愛的微笑。她外衣雖然是水兵服,但裡面是一套黑色的緊身棉毛線衣,看上去很是暖和。
林逸青覺察出她手上帶有微微的涼意,便用自己寬厚的手掌握住了她,給她暖著手。
二人就這樣的手拉著手,在花海當中漫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