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部分,鬼吹燈2,噹噹噹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竹筒,嗚嗚長鳴,無法分辨到底是什麼東西發出的這些聲音,不過被這陣混雜著海魚的驟雨一衝,海霧散得更快。

還沒等我們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就見前方不遠,海面上出現了一堵巨大的水牆,海水排空而來,三叉戟號在這堵從海中升起的大水牆面前。如同一片孤葉。東方的天光都被水牆徹底遮住了,剛散去海霧的天空又立刻暗了下來,海柳船三叉戟號彷彿置身於暗無天日的海底深淵。

我們在船上被這駭人的景象震懾得瑟瑟發抖。平靜的大海終於露出了它猙獰狂暴的一面,眼看離那水牆漸近,越近越覺得威勢迫人,海水壁立,令人不敢逼視,船老大阮黑趕緊轉舵,否則三叉戟再向前行駛,就會被那股巨浪擊碎。

我抓住明叔的胳膊,把他從地上拽了起來:“這是什麼?海嘯了?”昨天黃昏時分,我憑海觀望。見東面海霧中有黑雲逼天,如同濃雲中有怪物下降,正是《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中所說的海氣凝結之狀,不知現在出現的大水牆是不是海氣鬱積所產生的。

明叔抱住救生圈躲進艙門裡說:“這怎麼會是海嘯,胡仔你仔細看看,那是龍王爺上水了,是龍取水……”然後他就叫阮黑動力全開,把“三叉戟”增加到最大航速,躲避龍上水風壓產生的旋渦。

我聽明叔一說,才知道是令海狼們談之變色的“上水龍”,也稱“龍上水”或“龍取水”,以前僅聞其名,未謀其面,想不到有如斯威力,我讓其他人趕緊進船艙,免得在甲板上被巨浪捲進海里,“上水龍”是種海上最具毀滅性質的一種力量。

所謂“龍”,在風水中指地面和海底的起伏連錦的山脈,這是一種比喻,在中國歷史上,“龍”還有許多特定的含義,古人認為龍為鱗蟲之長,能夠興**,利萬物,是四種靈獸之一,至今為止,還無法真正判斷世上到底金沒有沒有龍這種生物。

在汪洋大海上跑船的海狼對龍也有自己的態度,他們肯定是相信有龍王爺這種神靈,但具體說到“龍”,主要是用來形容恐怖的氣象情況,例如龍上水這些情形,古代繪畫中巨龍怒目吐舌,乘黑雲飛騰的形象,很可能正是對海上災難的一種抽象描繪。

《易經》上記載著“雲從龍”,也可以理解為“龍即是雲”,雲是指氣壓和氣流一類的自然因素,由於氣壓不平衡,就會產生風,凡是空氣上升,隨著體積增大和氣溫降低,就會形成雲,大湖大海上的水龍,就是由於極低的氣壓而產生的,而“上水龍”這中現象,則是由於海底海氣噴湧出海,與低空氣壓相激,觀之好似巨龍出水產生的大水柱。

十六字陰陽風水一道中認為,起於峨眉山的“南龍”,是天下最大的龍脈,其勢遠超發於崑崙的“北龍”與“中龍”,南龍起自峨眉,並江東去,其中一條餘脈自海鹽諸山入水,在海底延伸向北,以朝鮮倭國兩地為案護,另兩條主要的餘脈則婉蜒南下,在海底環合凝伏,不知其結局所在,珊瑚螺旋海域附近,正是南龍海氣湧動之所,即使不在風季,颶風依然肆虐,也會經常發生“上水龍”一類的可怕現象,水龍從海底湧出,向火山噴發一樣衝出海面,許多深海淤泥裡的沉船古樹,以及海中水族,凡是被其捲住,都會被裹上半空。

我們在船上四顧誨面,皆是濁浪滔天,水勢排空壓頂,天海之間不僅只有那一堵巨大的水牆,而是數十道“龍上水”同時出現,海水倒灌向天空,驚人的是巨浪通天的一剎那,在這些水牆縫隙中的海面竟然平靜無比,海中升騰的水牆也似乎凝固在了最高之處,海氣直上直下,海面甚至沒有來得及猛烈波動。

在這大自然展現神奇與威力的靜止畫面裡,只有被海水衝到天空的海魚和水霧,在不停地落回水裡,處於這令人窒息的天地鉅變中,三叉戟號的前後左右,包括頭頂天空,全被藍色水晶般的海水包圍,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第十四章 龍上水(下)

“三叉戟”似乎完全被海水吸住,停留在四周海牆壁立的深淵中苦苦掙扎,卻似乎絲毫沒動地方,我們在駕駛艙裡把手互相握住壯膽,都想從對方的臉上找些信心給自己增添勇氣,以面對眼前這難以想象的考驗,但這種天地鉅變的震懾下,眾人面面相覷,誰的臉色也好看不到哪去,都如同死灰一樣。

正在這時,那陣很象鋼筋斷裂的金屬咆哮聲突然逼近,一片巨大的陰影從水牆上方慢慢出現,一艘鋼鐵巨輪前半部分的殘骸,從水牆中緩緩探出,如同一艘在天空的海船,行駛到了垂直的水牆瀑布處,眼瞅著就要墜到下層海面。

此刻海上情景,完全沉浸在一種恐怖無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