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部分,鬼吹燈2,噹噹噹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材裡不下幾百年了,一定還帶著黃大仙的屍氣無法盡除,龍符最後被發現在燒焦的屍骸之中,那定是老羊皮死前硬吞了下去,黃皮子們認得它祖宗的氣味,所以才有只黃皮子鑽進屍體裡想要取走龍符,至於什麼精怪避劫躲雷之說,我不大相信,但風水之道能夠窮通天地,是不是由於那枚龍符埋在士中,才引發了雷暴?
以前我認為那龍符只是一件給黃大仙陪葬的明器,但透過跟瞎子一番長談,換了個角度細加思量,越想越覺得那枚龍符大有名堂,可惜它已經被丁思甜丟進了荒草叢中。往事已去,那些經歷就像是發了一場大夢,這些推測都是我和胖子的猜想,管中窺豹,未必周詳,除非讓死者復活,否則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真相。至今念念不忘,只是想給自己一個交代。我想起龍符之事,便又隨口問瞎子可知那翠綠的銅龍是件什麼東西。
那枚銅造的無目龍形,形制古樸奇特,應該是幾千年前的古物,上面鑄有模糊難辨的符言,我認為它是一枚龍形的銅符,上面的蟲魚古蹟是一種用密言與靈界溝通的道具。在更早的時候則有銅、玉、石之別,銅符是比較普通的,但百眼窟中的這枚龍符,卻屬罕見。傳說龍符是龜眠地中埋骨的巨龜從海中帶來的,不過後來隨著我對風水秘術所知漸增,才瞭解有些所謂的龜眠地是人為建造的,可以透過捕殺巨龜老黿埋在地底,借取其骨甲中的靈氣,屬於人工營造的風水穴。
陳瞎子聽了我對龍符的描述,奇道:“符者,護用之門也,龍符無目?又有何用?畫龍更須點睛啊……”可隨後他似乎想到了什麼,神色也突然間凝重起來:“從海里帶上來的?海里?那……那非是無目……而是不見,莫非是古時的十六字天卦?”說著他對我舉起四根乾瘦的手指,做了個四的手勢。
我聽到這裡更覺好奇,怎麼竟和周公推演的天卦址上了關係?正想讓瞎子給我仔細說說其中的來龍去脈,可瞎子忽然縮手回去,神色大變,將鼻子往迎風處嗅了兩嗅,像是捕捉到了空氣中危險的訊號,噌的站起身來,叫道:“大事不好,老夫去也……”
說罷,便以手中竹杖探路,摸索著轉進陶然亭公園的一片松樹林後不見了蹤影。我心想這瞎子怎麼說走就走,正要趕去追他,可抬眼往四處一看,只見公園裡氣勢洶洶來了一夥人,全是戴著紅袖箍的居委會大媽,對著我所在的涼亭指指點點,七嘴八舌地說那戴墨鏡的算命騙子就在這,剛剛遠遠地就瞧見了,怎麼到跟前卻沒人影兒了,趕緊分頭追擊,抓著了就得把他扭送派出所,封建迷信那套思想專門腐蝕人的靈魂,都信他這套還怎麼搞四化建設?群雌粥粥①,就要分兵追捕陳瞎子。
我一看這架式,當時就明白了**分,肯定是陳瞎子算命騙財之事敗露了,不過這老傢伙鼻子怎麼這麼靈,真不愧是當作的卸嶺魁首,聞土聽風之術確是人所難及,為了掩護他安全轉移,我趕緊裝作熱心腸的目擊者,抬手一指瞎子逃跑的反方向,對那些居委會的人說道:“我剛看見在這搞封建迷信活動的老騙子往那邊跑了!”
這群戴紅箍的老太太信以為真,便順著我指點的方向徑直去追陳瞎子。我謊報軍情,怕被居委會拿住了問罪,自然是不敢繼續在陶然亭公園逗留,也穿過那片松樹林匆匆離開,四處尋找先逃一步的算命瞎子。可公園內外都沒他的影蹤,我一直找到晚上,把他的住所和日常活動之處找了個遍,他卻始終下落不明。
①群雌粥粥,原形容鳥兒相和而鳴,後形容在場的婦女眾多,聲音嘈雜。語出唐…韓愈《琴操·雉難飛》:“當東而西,當啄而飛,隨啄而啄,群雌粥粥。”
第一卷黃皮子墳(完)
引言
盜墓之事古來以有,追根溯源,自項盜秦後,歷二十三朝,天下無不發之冢,世間朝代更替,穴地掘冢之輩多如牛虻,按其動機、手法、宗系區分,不外乎發丘、摸金、搬山、卸嶺。
發丘摸金之輩,始於後漢,實皆一脈,摸金秘術,“易”字當頭,生生變化為“易”,天地之大德日“生”。南宋末年以來便無“發丘”之說,並稱“摸金校尉”,以易學五行之理分金定穴,多存立身濟世之心,或三兩人,或三五人結為一黨,無師徒傳承之名份,唯以發丘印、摸金符、尋龍訣等物為憑,進退有章,攻守有法,盜亦有道,雞鳴燈滅不摸金,盜不離道,敬鬼神而遠之。
搬山道人一支,始於西域孔雀河雙黑山流域,其輩皆同宗同族,平日多扮遊道方士行走天下,不與外人往來相通,特立獨行,能人異士輩出,盜遍世之大藏。有不知其意欲何為者,謂其:“搬山道人發古墓者,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