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四野戰事珍聞全記錄,死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蜃矗�琶��急傅魍��鋇牧礁鼉�度牘嗇謖匠 �
“現在的蔣介石是連和平的面具都不想戴了!”毛澤東說,他再也不想看蔣介石演任何和平戲了。“雖然共產黨的軍隊確實在實力裝備上,與國民黨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但和平已經無望。我們必須與廣大人民群眾團結起來,靠自己的奮鬥去換取真正的和平。”
6月16日,中共中央致電東北局:任命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
得到這個訊息,林彪的氣色終於好轉了,跟著親自來到五常接請的高崗和譚政回到了哈爾濱。
6月17日,蔣介石在國共和談中提出新的條件:“中共必須退出熱河、察哈爾兩省,山東的煙臺和威海,東北的哈爾濱、安東、通化、牡丹江和白城子……”周恩來當即憤怒地回答:“國方提出的條件如此苛刻,我方無考慮的可能!”
國共談判徹底破裂。
6月26日,蔣介石向中原地區發起主動進攻,中國內戰全面爆發。
和平的火光閃爍了幾下,最終歸於黑暗。任何想透過談判重覓和平的願望皆成泡影,只有槍和血才是換取和平的唯一出路!
第21節 “千里駒”伏屍新開嶺(1)
1946年6月22日,蔣介石在中原地區發起了全面內戰。一時之間,關內大地狼煙四起,烽火連天。
蔣介石直到戰事再起才發現自己實在是低估了共產黨的力量,國民黨投入的兵力如同倒在沙地上的水,轉眼就滲得不見蹤影。東北地區已經無暇多顧,只得將那裡的停戰日期一延再延。這一延便是4個多月。
時間就是黃金。四平一戰大傷元氣的林彪更是這樣認為。
夏日來臨了,松花江中浪濤奔騰,太陽島上鮮花盛開。
7月初,在東北的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各地區領導雲集哈爾濱,舉行東北局擴大會議。彭真、羅榮桓、陳雲、高崗、李富春、李立三、張聞天、蔡暢、林楓、黃克誠、王首道、譚政、陳鬱、肖勁光、呂正操、古大存等都出席了會議。7月7日,大會正式透過了陳雲起草的《東北的形勢與任務》,即著名的《七七決議》。毛澤東對這項決議親自進行了細緻地修訂。
《決議》確認東北當前的形勢特點是敵強我弱,必須準備進行長期的鬥爭。因此,要克服各種混亂思想,不可再寄希望於和平,走出城市、脫下皮鞋,到農村去廣泛發動人民,建立鞏固的根據地。
明亮的陽光穿透雲層,松花江北岸一片燦爛。
東北工作轟轟烈烈地展開了。新式整軍運動一波接著一波,各部隊中紛紛統一思想,精簡成員;各級幹部深入農民內部,大力進行土地改革。為清除國民黨的暗藏勢力,各地區主力部隊進行了大幅度的剿匪鬥爭,他們縱橫林海,踏破雪原,先後扳倒了謝文東、李華堂、張雨新和孫榮久等百姓恨之入骨的“四大旗杆”,其他大小土匪也隨之紛紛覆滅。在剿匪戰鬥中,合江軍區司令員賀晉年威鎮四方,被譽為剿匪專家;牡丹江軍區偵察員楊子榮名留青史,被授予“特種偵察英雄”稱號。
東北民主聯軍威名遠揚,當地百姓彈冠相慶。林彪看著這支隊伍生機重現、日益強大,雖口中不語,卻是心內暗喜。
“林彪在江北搞得紅紅火火,我們的潛伏人員紛紛被捉!”杜聿明在瀋陽大為惱火。他本以為林彪渡江之後將一蹶不振,未想到卻是事與願違。
幾個月來,杜聿明一面休養恢復、招降抓丁,將國民黨軍總人數擴充到40多萬,一面兵發西南,令第13軍和第93軍等進攻冀熱遼軍區的李運昌部,先後於1946年8月29日佔領熱河首府承德,10月4日攻佔赤峰。得知林彪在江北羽翼日豐,急令新1軍和新6軍開向四平、長春以北,同時將第60軍由撫順調往吉林,第53軍由熱河調往瀋陽,在松花江南岸廣徵船隻,修整橋樑,準備一舉北上,攻打哈爾濱。
“發電傳令南滿三縱,主動打擊杜聿明!”林彪得到情報後,靜靜地說。
1946年10月初,三縱司令員程世才、政委羅舜初、副司令員曾克林、副政委唐凱和參謀長謝方等人圍坐在一間小小的指揮所裡,幾經討論,將進攻地點圈定在西豐縣城。
西豐地處四平東南,開原以東,梅河口以西,正在交通要道之上。當時城內駐有新6軍的一個擴編團,大約1;300人。
10月2日,三縱一部人馬冒著瀝瀝秋雨,潛至西豐城下。3日清晨發起進攻,戰至4日上午8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