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9部分,1989紅色攻略,丁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營這一級的人事安排,701團自己完全是可以自己做決定的,報給軍區,也就是走走程式。這個生殺大權是掌握在李路手裡的,團黨委會議早就給他搞成了一言堂。
蘇夏不出他所料,並沒有對裝甲營的人選提出異議,也沒有提出自己的意見,一副完全同意李團長、任人宰割的模樣。
李路也打好主意了,不管她何方神聖,只要不搗亂就由她去。秦國華曾說過,也許她也就下來鍍鍍金,一段時間後就滾回總部去了。李路對此不可置否。
三營的骨幹要從一營和二營中挑選出來,而且必須是裝甲兵出身的,扒拉了半天也就那麼十幾個,大部分年底就要退伍。
這麼一來,李路不得不把兵役法改革那一套提前用了上來。701團組建之初,李路就透過老爺子向上面提交了申請,將701團同時作為兵役法改革的試驗部隊,探索新型兵役模式。
於是,組建裝甲營提上日程,就牽扯出了另一個問題來。
兵役改革這個東西說來複雜,李路現在也沒有鋪開來做,而是一步步地推進,用行為來推進理論。
馬上就要年底了,有大批的二年度兵要退出現役。如果按照以前的標準,這些兵裡能夠成為志願兵留下來的,屈指可數。再一次,因為改革開放對軍隊的衝擊,軍隊內部的權錢交易、靠關係留隊是頻頻發生的。
沒有關係你再優秀也得脫下軍裝,這幾乎成了不成文的規定了。
好在,701團沒有這個問題。李路心狠手辣地建立了一套內部競爭上崗制度,你要是幹不好達不到標準,隨時給你調職或者乾脆直接擼掉。基層的骨幹和技術骨幹,也是憑本事說話的,誰有能力誰就上位。給領導送煙送酒沒用,要是給發現,李大團長還得給你送軍法部門去。
但是,如果按照原來的步兵團計程車官編制,701團到年底也是要流失很多優秀的人才。
所以,當時李路想著把兵役改革試驗的任務要過來,就是考慮到這種情況。現在,裝甲營要組建起來,年底老兵要退伍,這一下子就無人可用了。李路首先要做的就是,擴大士官的比例。
他參照後世的新兵役法,同時參考了美帝的軍人職業化制度,起草了一份試驗辦法。按照他的方式,701團裡,士官要佔據兵員比例的60%。這意味著兩點,第一,二年度兵留隊的名額大量增加。最明顯的就是步兵戰鬥班,以前是除了班長之外,其他的都是義務兵,那麼改革之後,班長、副班長、精確射手和火箭筒手基本上都是士官。
第二點,意味著很多原本由軍官擔任的崗位,將會是由士官來擔任。比如營一級的作戰參謀、偵察參謀等等。這說明士官的自身水平必須有很大的提高,才能勝任原本由軍校畢業生的軍官的工作。
對於701團,這麼做最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基本上可以留下優秀兵員。試想一下,兩年義務兵,第二年這才剛剛練出點火候來就要退伍回家了,這對部隊戰鬥力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
久而久之,部隊就淪落為為社會培養人才的福利性機構。後世那麼多家長都死命地往部隊裡塞自己的孩子,說得最多的不就是“到裡面鍛鍊兩年再回來”嗎?
要保持部隊的戰鬥力穩定,就必須增加職業軍人的數量。確切地說是必須提高士官的比例,同時下調軍官比例。
不過這麼做,最大的問題就是軍費開支大大的增加了。按照李路的設想,701團執行的這一套模式裡,下士的月工資是去到了800員,這個水平在91年是很高的。而義務兵的月津貼才區區32塊錢。
701團現在的1384人當中,今年要退役的老兵有412人,幾乎佔了全團兵員的三分之一。按照李路提出的60%的比例,這412人幾乎都能轉為士官,只要他們符合條件。
這意味著,701團一下子增加了412號拿工資的人,這可是一筆相當巨大的支出。
如果是以前,李路恐怕是要為這個問題頭疼的,但是現在,老爺子主持著撥款委員會的工作,這個兵役改革計劃透過撥款委員會的批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本來,701團就是一個耗錢的單位,軍中大佬早早的心裡就有數了。
李路頭疼的是,這個轉改士官的標準,該如何制定。這不是簡簡單單拉幾個軍事科目出來,都上去溜一圈就行了的事情。軍事、政治、個人情況、實際情況等等等等都需要考慮到。
當今的國防軍,對於轉改士官有何標準呢?別說現在,就是後世,所謂的標準也只是領導一句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