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部分,最漫長的那一夜,孤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短篇小說,而我忐忑不安地等候在旁邊,又為了掩飾自己的心情,隨手拿出一本《遠大前程》或《青年近衛軍》。她有時候說很好,有時候拍案叫絕,有時又會大罵狗屁不通。
她用紅筆劃出一個段落,告訴我要刪掉其中的三分之二——虛詞、副詞、形容詞全部刪除!不會損害你要表達的意思,千萬不要囉唆,不要追求語言上的華麗,那些都是女人的塗脂抹粉!我要你看到一張真正的臉,哪怕是個像我一樣的老太婆,但這沒關係!只要是真的就可以,簡單,直接,該有力量的時候就爆發出來,一個字勝過千言萬語!對了,你必須多讀海明威。有朝一日,當你開始寫長篇小說,就會明白更多。
卡佳說這些話的時候,鏡片底下的雙眼,一下子變得很年輕。
能給我看看你年輕時候的照片嗎?
我在莫斯科的照片,當然有不少,我還上過蘇聯的雜誌封面呢,作為中蘇友好的代表。不過回國以後,陸陸續續都被燒光了。
為什麼?
因為,我有記憶啊——每道亮光,每片陰影,每個嘴角,每個眼神,每分鐘每秒,全都在心裡頭清清楚楚,還需要照片嗎?
卡佳,你是什麼時候回國的?
1958年,最後一天,莫斯科大雪紛飛,我提前終止了學業,坐上從莫斯科到北京的國際列車。因為那年秋天,我的父母叛逃去了香港,發表了一些反動言論,我當然也受到了牽連。他們後來又去了美國,墓地還在舊金山呢,但我一次都沒有去過。
格奧爾基呢?
我再沒見過他,也沒有音訊,不知道他現在還活著嗎。1959年,我回到上海,大學沒有畢業,又是叛徒的女兒,沒有一家單位敢要我。還有些人風言風語,說我在莫斯科做了不要臉的事,是上海話所說的“拉三”,你懂的。
所以,你被分配進了公交公司做售票員?
卡佳淺淺一笑。你好聰明呢。我坐在十三路電車上,每天從曹家渡到提籃橋,賣了一輩子車票。至於這棟房子嘛,我就出生在這裡,以前一樓是客廳、餐廳和廚房,二樓是我和父母臥室和書房,三樓是儲藏室。六十年代,這套房子被許多人佔據了,我一度被掃地出門,暫住在單位宿舍。後來國家落實政策,把最破的頂層還給了我。其餘部分,永遠不再屬於我了。但我不在乎,反正一個人過,那麼大房子也沒有意義。
你沒有結過婚?
嗯,這沒啥了不起的。
為了你的電工格奧爾基?
閉嘴!
那次談話後,我寫了個短篇小說《綁架》。給卡佳看過,她點頭說還可以,你去投稿參加個文學比賽吧。可我不認識文學圈的任何人,聽說那些比賽和獎項都是要有關係的,否則人家根本都不看你一眼。她說沒關係,哪怕沒人看過你一眼,但你以後不用為自己的膽怯而後悔。
於是,我選了從報紙上看來的一個“貝塔斯曼人民文學新人獎”。幾個月後,從十四萬篇投稿中,我的《綁架》意外獲獎了。我平生第一次去北京,參加了頒獎典禮,小說發表在那年的《當代》文學期刊上。終於,我認識了許多有名的作家,文學期刊的編輯,出版社的領導……
我帶著獎狀回來給卡佳看,但她並沒有祝賀我,而是冷冰冰地警告——喂,你快要完蛋了!
怎麼了?
得獎啊什麼的是不錯,但請你從今天起忘記,所有的獎是給你的過去,不是給你的現在,更不是給將來。你明白嗎?還有你見到的那些人,在你嘴裡津津樂道,好像都是些很厲害的大人物,在北京在全國叫得出名字的……但最好離他們遠一點,寫好你自己的小說就夠了!
因為在莫斯科你都見過了,對不對?
你讀過《靜靜的頓河》嗎?
肖洛霍夫。
他後來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我在莫斯科電影學院的老師,是他最親密的朋友,常帶我去參加他的文學沙龍。他已經獲得了列寧勳章、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不再是那個窮鄉僻壤的哥薩克了,偉大的肖洛霍夫,他再也寫不出偉大的作品了!還有那些著名的作家、詩人、畫家和各種藝術家,我們在國內讀書的時候,都把他們當做偶像和明星,可一旦見到本人,不過都是些大腹便便的老傢伙們,只會高談闊論,彼此肉麻地吹捧。蘇聯政府給這些人提供了寬敞明亮的別墅,在莫斯科郊外的森林裡,還有嘎斯轎車、司機與僕人。我打心眼裡喜歡他們的作品,但又討厭他們本人。
這不矛盾嗎?多年以後,才發覺提出這樣的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