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
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7部分,藏地密碼(1-10大結局),尋找山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沒有宗教界人士專業,連他們都沒有發現。所以我們著重在第二條路上找線索,那就是,銅鏡本身透過反射成像。將這第二條路作為主攻方向也有兩個理由:第一就是這種所謂的透光鏡,最早在漢就已經產生,它的製作應該是比較成熟的工藝,在唐蕃通交時期,古藏人完全有可能掌握這門技術;第二,從卷軸中表達的意思可以看出,古格王照著光照下的城堡雕刻出來的是一個大物件,而光照下的城堡原物又是一方小銅鏡,這種大小的巨大差異,似乎也只有光線的折射、反射才可以造成。而透過光學研究證明,這面銅鏡的表面確實做過特殊處理,在電鏡下它展現出來的是有規律的凹凸紋理;我們又做了鐳射橫截面掃描、彩色多譜儀分析,結論都支援它是一面透光鏡,但是……”
教授說著,那面透光鏡在電腦螢幕上旋轉起來,一束紅光照在鏡面上,光束與鏡面之間的角度不斷變化,而銅鏡也在不斷旋轉;接著,白色的牆面漸漸起了變化,出現了淡淡的水印。隨著光線入射角的改變以及銅鏡的旋轉,牆面的水印漸漸清晰,可是怎麼看也只是一片模糊影像;隨著光線入射角和旋轉的改變,那已漸漸清晰的模糊影像又慢慢消失了,觀看的人都發出“咦”的聲音。影象倒轉回去,定格在最清晰的模糊影像處,教授道:“我們嘗試從各種角度,用各種可見光和非可見光去照射,這是我們所能得到的最清晰的影象。而用普通光照在上面時,肉眼幾乎看不出這些模糊的水印,這也是你們最初拿到銅鏡時找不出任何異樣的原因了。”
大家的腦袋擠在一起,就差沒鑽進電腦螢幕了,可那幅最清晰的影象,還是看不出任何實質的圖形,就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