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7部分,諸侯爭霸,瘋狂熱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歸,海洋貿易上的暴利終於刺動了大夏已經初步形成的商人階級的神經,航海時代的降臨,直接刺激了造船業的興盛,並帶起了大夏造船科技的不斷更新,同時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社會階層,海商。
可以說大夏的海貿在烽火四年以前還一片空白。但到了烽火四年卻以驚人的速度開始膨脹起來,而要知道海貿的繁華程度,直接去看新自由貿易港的碼頭就足以看到日益繁榮的海洋貿易,新自由港碼頭連綿二十餘里,擁有深水碼頭八條,淺水碼頭十六條,可同時停靠的船隻達到一千艘,而在碼頭區不遠,自由貿易港的四大船廠也從無到有,開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造船基地,海洋貿易的暴利,夏羽自然不可能放過,海洋貿易的出口稅連著抬高了三次,對於凡是出海的海船上的貨物直接徵收貨物價值的百分之三百到五百的稅金,也就是說出海的貨物直接翻了數倍的價格,才允許出海,不過就算這樣,依舊是無數商人前赴後繼。
原因無他,大夏的海洋貿易幾乎就是一個超級暴利的行當,大夏重商的政策,讓大夏的工商業十分的發達,以大作坊,大奴隸主。大地主等階層組成的商人團體擁有不菲的家底,由於有靈夏商會牽頭,大夏的作坊規模不在是小農式的家庭作坊,而是人口上千的大型作坊,分工更加的明確,製造出來的貨物也更多,作坊的興起,帶動了城市的發展,同時百姓除了自耕地外,大部分時間都會去各地作坊做工,換取報酬。消費能力增加,再次反哺作坊,一個良性的迴圈不斷的運轉,讓大夏的作坊不斷的增加,生產出來的貨物越來越多,在物資匱乏,諸侯割據混亂的大陸之上,幾乎不用去擔心賣不掉這些擔心,只需要擔心自己有多大的產能。
大夏的商業快速發展並沒有象西方資本主義興起時,為了獲得勞動力分配,開始瘋狂的圈地,讓農民破產,大夏重商,但同樣也對商人徵收重稅,而對於農業卻可以說是輕薄徭役,從稅金上說,大夏的稅金從初期的農業稅金逐漸開始向商業稅轉變,百姓耕地除去只繳納一次田畝稅,而稅率也只是十稅一成五,以糧食為支付手段,除此之外,百姓開荒耕地還會獲得大夏中央銀行的小額借款,可以購買耕牛和農具,而大夏的糧食價格也一直維持在一個較高的價位,每擔糧食依舊保持在兩個靈夏銀幣左右,大夏的糧食流通管制是十分嚴格的,各地的糧棧都被掌握在幾個大地主和靈夏商會組成的糧食商會掌控,居民買賣糧食是以戶籍登記的,不允許多購,可以說半計劃體制,大夏維持高糧價,甚至遠超過每戶居民在作坊勞作所換的的報酬,這也抑制了百姓放棄土地去作坊做工的打算,百姓只能利用空閒時間在作坊工作換取報酬。
維持高糧價的代價並不菲,這意味著大夏需要花費不少的銀兩來收購百姓的手中的糧草,不過這種代價,大夏卻完全可以承受的起。大夏不允許私人買賣糧草,但大夏自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糧草商人,在烽火大陸這片混亂的大地上,糧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糧食是一種硬通貨,大夏透過對外輸出部分糧食來平衡財政支出,也就是說大夏維持高糧價所花費的代價基本上都轉嫁到其他諸侯的頭上。
對於重農亦重商的大夏來說,人口問題一直都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商業和農業的發展導致兩者相互爭奪人口資源,而對於這一點,大夏不得已只能實施奴隸貿易,用奴隸來填補人口上缺口,可以說這也是大夏發展的所必然的結果。
大夏海洋貿易的發展,讓渤海逐漸熱鬧了起來,不過渤海之上的海盜還沒有將目光轉移到海上的這些商船之上,不過這也是早晚的事情,夏羽頒佈私掠許可證,這個事情自然不可能明目張膽,只能私下裡進行,而這些獲得許可的鏢局也將打扮成這些小海盜來完成夏羽釜底抽薪的目的。
錦西走廊海岸線狹長,沿海島嶼數量也不少,在這些島嶼上各類海盜的數量也不少,不過規模卻很小,大夏入駐新自由貿易港,文達就帶著水軍清剿附近的海盜,導致一度之間,錦西走廊上的海盜少了大半,間接的給燕國做了好事,不過隨著夏羽詔書傳到自由貿易港,事情也有了變化。
在自由貿易港上的一個掛著海洋管理司的行政機構位於沿海自由大街之上,位置十分偏僻,連大門都十分簡陋,然而進入其中,裡面卻是別有天地,不說富麗堂皇也是別有雅緻。
海洋管理司的主事叫林雨星,是大夏王府後宅副總管林雨潔的哥哥,之前一直都在內閣做個管事,這次事情能落到林雨星的身上也是周紫晴的提議,大夏與燕國是敵對關係不錯,不過有些手段卻不宜大張旗鼓,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文人的嘴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