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5部分,諸侯爭霸,瘋狂熱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域的統轄,不過在大義上卻是吳國之臣,吳三桂登極之後,封自己父親吳襄為第四大總督,控制吳國中部,這也是吳國四大總督的由來。
說起來,吳國看上去實力不但其實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吳三桂兵強馬壯之時,還壓得住另外三大總督,藉助各種手段壓制削弱,本來已經初見成效,但這個時候大夏給吳國當頭一棒子,吳三桂麾下二十萬精銳被斷在幽地,成了無根之萍。可算是給吳三桂重重的一擊,吳三掛實力下降,給了三大總督反擊的機會。如今吳國雖然還算是平靜,但實際上內部卻是各自為政。
洪承疇掌管北部三邊,在與大夏兵馬有過幾次摩擦之後,就果斷的停下了這種摩擦,所以這半年以來,邊疆還算穩定,不過兩國在草原上的勢力範圍卻是犬牙交錯,斥候之間摩擦仍然不少。
不過如果只是斥候之間的爭鬥。死傷幾十上百的還無法讓夏羽這般震怒,而是大夏駐紮在後金三岔口的一個營兩千多兵馬盡數被屠,只有少數人生還,而當援兵趕到時,整個營地外面的山坡上,上千個人腦袋被頂在一個個,的木棍之上,任由烏鴉,禿鷲啃食,夏羽焉能不怒。
六月的草原,已經煥發出勃勃生機,度過冬天的牛羊再次肥胖起來。悠閒的在草坡上吃草,三岔口,是幾條河流匯聚在一起而形成了三岔谷地,同時也是大夏新佔之草場。往南一百五十多里地,就是夏國與吳國勢力犬牙交錯的草原,而這裡也算是一個前方基地,在這裡駐紮著一個騎兵營,人數在兩千人,因為這次擴軍,許多輪備騎兵都被化作常備騎兵,不過編制並沒有增加,所以軍中如今有大營小營之說,大營就是老常備營,一個營在兩千五百人。而小營則是輪備營轉變過來的,人數只有兩千人,而且士兵也以草原各部為主。
三岔口雖然距離兩國勢力交錯地區最近,但本身三岔口四周卻少有吳國騎兵過來,兩軍雖然每日小戰不斷。但卻都是以斥候為主的戰鬥,大規模的衝突已經有近半年的時間沒有發生過,所以三岔口內除了駐紮的兵馬外,還有幾十戶牧民在放牧,每日倒也算安寧。
烽火九年五月,一支關寧鐵騎從大名城北上,關寧鐵騎乃是吳三桂嫡系親軍,乃是吳國數一數二的精銳騎兵,這支鐵騎北上之後,就潛入了草原上,很巧妙的將自己隱藏了起來。
這支關寧鐵騎的人數在一萬人左右,統領叫做虞慶,是吳三桂御軍皿大副將統領之一,虞慶善用長刀。不過長相卻十分帥氣,身材沒有武將特有的高大體格,卻有種文弱書生的儒雅,身上的鎧甲為方子鎖銀輕鎧,一隻豹子栩栩如生的浮現在鎧甲前,頭上沒有那種重重的頭盔,而是帶著一條
三岔口西北二十餘里有一片樹林。還有一片小山包,林木茂密,因為戰亂,周邊倒是少有人家。而在這片樹林之中,上萬兵馬就隱藏其中。虞慶就坐在一塊巨大的青石之上,從密林之中穿出一個斥候來,單膝跪倒在地的道:“大人,訊息已經查探清楚了,在咱們東南三岔口地區駐紮著夏軍騎兵兩千,而經過這幾日的探查,在三岔口周邊五十里內並沒有第二支成建制的夏軍存在。只有東北四十餘里的老爺坡那邊駐紮著幾百人而已,不過這支騎兵每個晚上都派有明暗哨卡,防範十分嚴密!”
虞慶一下跳下青石,從地面上撿起一個樹枝,在地面上畫了起來,三岔口地形就好像是人的一個手掌,發源自南面薊遼的幾條河流在這裡匯聚成一條大河蜿蜒北上,幾條河流在這裡形成一個谷地,倒是一個,十分不錯的地方,兩千兵馬,數量倒是正合適,不算多,也不算少,可以從容的解決戰鬥,而且也足以觸動大夏的神經了:“傳令,讓各軍休息,咱們午夜出發,明晨四更包圍三岔口!”
虞慶下了命令之後,不由地想起吳王陛下此前的囑咐,想辦法激怒夏軍,讓夏軍報復,虞慶知道這是陛下打算對北方三邊動手了,此番北方三邊在沒有通傳的情況上,撕毀協議北上,劫掠,阻卜別部,禿髮部,慕容部等東胡汗國南部的眾多部落,掠奪牛羊,馬匹數十萬,人口十數萬,實力大增,而洪承疇在奪到這些東西之後,只分出一小部分。劃分成三份,兩份給同為總督的盧象升和秦良玉,另一份給了吳三桂。但是大部分卻都留了下來,還從俘虜的數萬牧民中抽調出兩萬組建了一支兩萬多人的騎兵,這已經碰觸到了吳三桂的底線了。
自從山海關丟了之後,吳三掛的日子就不怎麼好過,本來大好的局面。因為這一步棋之差,弄的差點滿盤皆輸,削三總兵之權的事情也被迫放下,實力大減的他只能埋頭髮展。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總算是有了一些起色,又重新佔據了主導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