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章 夜間登門謀將來,山河血,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董事長,德縣分廠的吳廠長來了!”
“董事長!”
進入辦公室,吳子川先是看一眼董事長,隨後發現他的神情似乎有些不太自然,難不成是碰到什麼難題了?
會是什麼難題呢?
自然的吳子川還是會把難題朝漢陽鐵廠上靠,畢竟,現在就公司而言,真正的難題,也就是漢陽鐵廠。
“怎麼,福臨,急匆匆的從德縣趕回來,這個鐘點,剛下火車?”
擠出些笑容,管明棠認真的說道。
“嗯,應該還沒回家吧!這麼急,是不是德縣廠那邊有什麼事兒?”
“董事長,也沒什麼大事!”
呵笑著,吳子川猶豫著是不是應該把報告遞給董事長,這份報告還是他在火車上書寫的。
“說吧!老吳,有什麼事,儘管直言!”
面對董事長的要求,吳子川從公文包中取出一份草擬的檔案。
“董事長,這有一份報告,請您看一下!”
報告?
接到報告,看著報告的抬頭管明棠整個人不由一愣——關於建立北方公司機械研究所的報告。
建立機械研究所?
對於研究所,管明棠並不陌生,甚至於可以說極為熟悉,後世的中國存在著大量的研究所,雖說那些研究所早就從“科學研究”轉向了“官場研究”,如後世的大學如官場一般,但誰也不能否認的一點是,仿效蘇聯研究所曾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當年蘇聯採用政府集中領導的研究所體制,既有繼承傳統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考慮到外國科技體制的情況。一是他們認為西方科技體制存在著過於分散的嚴重缺陷,諸如由於商業保密使得各個工業集團守口如瓶,不相往來,造成效率低下,缺乏統一規劃,以及政府支援力度不夠;二是他們看到德、英、法、美等國正在興起一種新型科研機構——研究所。它不是在大學或學院,而是在單個專門研究所進行研究。這是20年代蘇聯科學家考察西方國家後得出的結論,甚至當年蘇聯專家還曾斷言20世紀正在成為研究所的世紀,從而蘇聯建立起一套以研究所為中心的科研體系。儘管後人總結,蘇聯發展成為科技大國,是研究所的功勞,同樣蘇聯後來科技滯後於美歐同樣也是科研與教學、科研與生產完全分割的研究所所導致,反正是是利弊雙面。
翻看著手中的報告,管明棠不得不承認,吳子川的出發點是為了公司,他想要建立研究所的原因非常簡單——為了公司的未來發展,簡單翻開一下報告,管明棠看著吳子川說道。
“還是你親自口述一下,這樣聽的更直觀一些!”
相比於報告,管明棠更樂意聽他口述,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時間去考慮!
“公司想在未來發展成為中國機械製造業龍頭,就必須要建立起技術研究所,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在解決生產過程中碰到的技術問題的同時,仿製外國先進機械裝置,在積累經驗、掌握機械設計思路之後,逐步改造、並最終自行設計先進機械裝置,使中國機械製造業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在認真聽取吳子川的彙報時,管明棠則靠著椅背思索著,不可否認,吳子川的出發點是為了公司好,可真的有這個必要嗎?真的有必要花費巨資建立這麼一家機械研究所嗎?
一個機械研究所帶來的是公司的未來,有了這個研究所,公司才能夠完成從“先進機修廠”到“機械製造廠”的轉變,甚至到“機械裝置研製企業”的轉變,可……
“……在國內,因為我國工業落後,數十年來所培養之人才,最優秀者投身學府,優秀者或於國外從事研究,或為謀生計而被迫轉投他業,人才浪費世所罕見,董事長,若公司未來想獲得真正的發展,就必須仿效永利公司,建立一家以機械研究為主的研究所!”
正是永利公司的河海化工研究所給吳子川帶來的啟示,才有了建立機械研究所的念頭,而在他聲音落下時,管明棠卻再次陷入沉思中,他的心下在掙扎著,猶豫著,畢竟,畢竟……這,這裡不是自己的家,自己只是一個過客,過……可內心裡另外一個聲音卻不斷的提醒著他。
“你是中國人,你是個商人,你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