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幹部下鄉與鄒平實驗,山河血,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今年2月初開始,河北省陸續派出多名幹部進駐省內5010個村。在接下來的8個月裡,他們將與原單位工作脫鉤,吃住在農村。河北為此支付2。5億元幹部工作經費,並將給這些村子預留共5億元的專案啟動資金。河北省委給下鄉幹部的任務是,幫助農村發展經濟,培養農村發展帶頭人,同時做好維穩工作,確保10月底前不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並希望能讓赴省、進京上訪量大幅度下降。

幹部下鄉,作為一個運用傳統政治經驗應對當前形勢的特定舉措,良好初衷值得肯定。毫不誇張地說,此舉確屬近年來難得一見的鄉村建設實驗。

談及鄉村建設實驗,讓人不由想起81年前一次著名的鄉村建設實驗——學者梁漱溟主導的山東鄒平實驗。1931年初,梁漱溟受時任山東省省長的韓復榘之邀,赴鄒平推行他理想中的鄉治實驗。次年,成立鄒平縣政建設實驗縣。全縣廢除鄉鎮公所,普遍設立鄉學村學,以教育機構代行組織功能和行政權力。各鄉設立董事會,推舉德高望重的地方鄉紳擔任學長,集“政、教、富、衛”職能為一體,協調管理鄉村事務。對於普通農民,梁漱溟以合作社的形式把分散謀生的農民組織起來,培養和提高農民對團體生活及公共事務的關注和參與能力,並運用科學技術改良作物品種、實施植樹造林。

應該說,梁漱溟的鄒平鄉治實驗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1935年,山東省甚至以菏澤為中心,增劃濟寧等13個縣為實驗區,欲推廣鄒平成果。可始料未及,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華北淪陷,梁漱溟的鄒平鄉治實驗無果而終。

鄒平鄉治實驗與河北幹部下鄉,時間間隔達81年,但對這兩場鄉村建設實驗進行一番比較還是很有意思。

兩者都是為了最佳化農村的治理環境、理順治理體系,不過歷史背景與現實條件卻有明顯差異。在地域範圍上,河北幹部下鄉囊括一省,鄒平鄉治實驗僅限於一縣;在經濟狀況上,河北幹部下鄉的去向是省委特意篩選出來的5010個“差村”,進行鄉治實驗的鄒平距省會濟南不足百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在當時屬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在施政路徑上,河北幹部下鄉更多依靠的仍然是行政權力,而鄒平鄉治實驗更多仰賴的是倫理、教化和鄉紳自治的力量。

如今,鄒平實驗已湮沒於民國故紙,梁漱溟也已過世二十多年,往事的細節無從推敲。但梁漱溟的思想精髓卻凝練於他的代表作《鄉村建設理論》之中。這本書成於1937年,是梁對六年鄒平實踐“困勉研索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最早出版這本書的是鄒平鄉村書店。

在《鄉村建設理論》中,梁漱溟對中國農村社會積貧積弱的現狀進行了痛徹思考,其中有一章節叫“崩潰中的中國社會——極嚴重的文化失調”。何謂文化失調?梁漱溟認為,由於近現代中國政治變革過於強烈,“所成不抵所毀”,舊秩序已然崩潰,新秩序尚未建立,整個社會處於脫序狀態。為此,鄉村建設要旨即是“重建新的組織和治道”。如何重建?要害是形成公序良俗;如何形成?關鍵是鄉村士紳要切實承擔自己固有的職責。

政治制度史告訴我們,中國古代行政體制最低一級是縣,而縣以下,鄉和村的管理本質上是一種自治模式,主要依仗的正是由退休官員、候補貢生、地方名流構成的鄉村文化精英。鄉紳階層,於下可以對社會進行有效的治理,維繫鄉村的穩定與發展;於上可以制約官權的肆意擴張。因為近現代政治的迅猛變遷,鄉紳作為一個群體遭到了摧毀。顯然,梁漱溟的鄒平實驗是想在一定範圍內以培育鄉紳階層的方式,來重塑中國農村社會的自治結構。

鄒平實驗因日本侵華戛然而止,這是不可抗拒的外力對中國鄉村治理與建設努力的抹殺,但鄒平實驗的精神財產卻不應被抹殺,也不應僅停留於一本著述。梁漱溟理論中關於鄉村自治以及倫理教化方面思想,於今仍不乏啟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

姓姓姓姓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