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3章 財源之困,山河血,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先生,現在,政府的軍費需求是可以得到滿足的!”
千方百計的籌集軍費,這是政府的職責,同樣也是邯彰銀行業的職責,現在邯彰的軍費開支是極為龐大的,財政收入不足四萬萬元,但是軍費支出超過十萬萬元,而這些錢,無不是透過發行債券獲得,而吳吉玉自然再清楚不過,因為這些債券都是透過信用合作社發行的。
多年來,信用合作社一直是專員公署的債券發行商,甚至其現在亦於歐美髮行各類公司債券,而信用合作社亦是中國第一個打入國際債券發行市場的中資銀行,當然,這是透過收購美國銀行的基礎上獲得的,而收購那些美國銀行,卻又是無心插柳——為了獲得美國破產工業企業債權而收購銀行,不僅讓公司將大量的美國企業裝置搬遷至國內,而且還使得信用社獲得了一條於國外發行債券的渠道。
在過去的幾年間,北方公司與中國信用合作社持有的“華投公司”利用控股美國銀行、證券公司,於美國成功發行了上億美元的債券,而現在,信用社亦是“防衛債券”這以旨在加強邯彰防衛力量的專門債券的發行商。
“為了籌集軍費,我們用不兌換債券支付軍教公以及工人的部分工資,每個月籍此可以獲得不少於3000萬元,而根據企業利潤比兌換,亦可以獲得萬元債券,現在,以我們的經濟總量來看,是可以滿足軍費開支的,而且就現在而言,還有部分餘額。”
對於政府的財政節餘,吳吉玉並不會有任何懷疑,儘管邯彰今年的軍事預算超過十萬萬元,但公署透過債券所獲得的實際收入,卻超過三十萬萬元,這意味著有二十萬萬元的節餘。而之所以對專區的財政情況極為了解,正是因為合作社的特殊性質,它既是商業銀行,同樣也是政府的“隱形財政處”。
在表面上,信用合作社是“農民”的信用合作機構,在過去的多年間,為邯彰地區甚至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的農業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是農業發展的主要融資渠道,但在另一方面,易名為“中國農民信用合作社”的“邯彰農民信用合作社”依然是“邯彰”的,是政府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而在去年,透過向北方公司出售股份,其又從政府的融資搖身成為公司的融資渠道之一。
不過其複雜而多變的身份並沒有改變一點——政府融資渠道,甚至於,這正是吳吉玉能夠出任信用社總經理的原因所在,相比於許多銀行家,他更能把握“政府的意願”,甘心為政府所“驅使”,同樣他也明白,信用社的今天是建立在政府的支援上。
互惠互利的合作也好、服從也罷,使得吳吉玉這位信用社總經理,甚至比其名義上的大股東“邯鄲農業合作社”的社長更能直接瞭解到專員公署的諸多機密,甚至直接參與與財政事物有關的會議。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充分發揮節餘部分的作用,以及將來的嘗還問題!”
在的聲音落後下時,作為專區財政處長,戰區財政專員的羅家選道出了他一直以來的擔心的地方。
“出於種種原因,一直以來,相比於增稅,我們更喜歡透過隱蔽的方式獲得財政支援。因為我們的金融業一直受到長官的控制,所以,政府有權在緊急情況下任意處置他們的資產。這樣,而且同時,邯彰的養老基金、社會保險基金等大規模的公眾資本也都在政府的掌管之下了。此類暗箱操作可以給大眾一種穩定的假象,避免因突然增稅而帶來的心理創傷,尤其是增稅後可能會造成稅款上繳,從而導致財力外流,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從養老、社會保險這些渠道再獲得十萬萬元的資金,但是,先生,或許,我們可以得到充足的戰費,但是如何讓這些戰費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如何確保在戰後可以順利償還呢?”
這個……
管明棠還真沒有想過,邯彰的戰時經濟政策充分借鑑了歷史上的德國經驗,甚至於邯彰的工業建設亦是借鑑德國經驗,在過去的多年間不斷鼓勵私人企業的發展。透過建立工業自我管理機構以及在各工業部門內部設定有權威的委託代理機構和聯營機構,使得中國第一次能夠使大規模生產體系標準化,並從中得到好處。無論是位於新區的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工廠,還是分佈於鄉間甚至太行山地區只有幾十人的合作社工廠或者十多個人的家庭小工廠,都可以按照統一的標準生產同樣規格的槍管、子彈、齒輪和其他產品。這種新的控制體系對於經濟和生產是有巨大好處的。
同樣,在戰費的籌集上,也是充分借鑑了德國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邯彰與德國很像,德國不願意增稅是怕民眾不能接受,但邯彰不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