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章 廬山聚,山河血,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7月13日的廬山,依是一片陽光明媚之色,而在牯嶺特區,這片1886年英國人李立德“騙租”之地,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早已成為中國最美麗的花園城市,這裡一座座風格各異的歐式別墅隱於牯嶺這片經過精心規劃的英式自然園林之中。
牯嶺特區中二路167號,這是一棟由國民政府在北伐至此後沒收的“逆產”多年來一直用於招待各界賓客,而在過去的幾天間,透過167號別墅的鐵欄大門,人們可以看到其中那些穿著西裝的保鏢,在過去的幾天間,這座別墅顯得極為熱鬧,被蔣介石邀請至廬山參加國防議政會“談話會”的各界人士紛紛來此拜訪暫居於廬山167號的那位“客人”o
在過去的幾天間,邯彰行政督察專區的動員震動了整個中國,與之相對應的作為督察專員的管明棠也是出盡了風頭,相比於許多政客,參加國防議政會的商界、學界人士更樂意同管明棠打交道,原因非常簡單,前者是因為北方公司,而後者則是因為管明棠的學識見地,遠非一般政客所能相比,而更為重要的一點則是,這一次,管明棠和邯彰出盡了“風頭”。
以行使自衛權為名動員30f/民團,整個邯彰一時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力,人們渴望著同管明棠見面,以便從他那裡獲知一些訊息,當然是與其勾通各自的看法,一時間,中二路167號,自然是訪客如雲。
“中國與日本的實力相差太大,現在國家建設不過初展,此時大戰,必將導致國家建設中斷,而新式中央軍力尚未顯形,不可輕易毀壞,將來國家解體,更無和平希望!”
看著管明棠,剛剛抵達廬山的胡適語氣誠懇的說道。
7月8日就在盧溝橋戰火燃起之時,胡適一行離開北平南下,赴廬山參加戰時諮詢機關“國防參政會”共商抗戰大事。途中,他得到盧溝橋事變的訊息,同樣也知道了邯彰實施總動員的訊息。從一系列的訊息之中,胡適看到全國民眾抗日情緒高漲,意識到自己一直存有的透過外交途徑解決中日問題的想法很難被接受了,而且蔣介石面對北平的情形和民情的激憤,也必然決定抗戰。因此,在即將召開的談話會上,他只能勸蔣介石不能放棄河北。不過,如果事態不再發展,還是要力勸蔣介石不能放棄和談,以贏得抗戰準備時間
而之所以來見管明棠,則是希望勸說他同自己保持一致,以向蔣介石進言,從而說服蔣介石不要放棄外交努力,不要輕易實施抗戰,相比於其它人,或許只有這位“動員第一人”的轉變,才能更說服他人。”
“是啊,哲勤,以中國當前的實力,與其戰敗而求和,不如於大戰發生前為之,十年臥薪嚐膽之後,中國才可……”
蔣夢麟的勸說,讓管明棠深吸一口氣,如果是昨天見到他們,也許自己因為他們的勸說而顯露一些鬆動,但是現在已經再也沒有那個必要了,正如歷史上一樣,昨天戴笠向委員長進行了彙報——日本決心透過武力解決中國問題,這意味著,對於中央而言,現在只剩下一條路可走——抵抗。
然後他看著面前的這兩位國內的知名學者說道。
“適之先生,兆賢先生,中國欲臥薪嚐膽,但倭寇給我們時間了嗎?”
搖搖頭,管明棠的神情隨之變得凝重起來。
“沒有,他們也不可能給我們時間讓我們準備好一切,我同樣也知道,現在,實施抗戰,實在是太過倉促,但是我更知道,假如我們不做好戰爭的準備,做好最壞的打算,到時候,一切恐怕真的晚了!再則……”
慈祥著面前的兩位先生,管明棠認真的說道。
“求和,我相信,我相信,一但戰爭爆發,非條件與我有利,委員長是絕不會向日本求和的,現在,我們的國家需要一次戰爭,需要戰爭去洗刷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所遭受的恥辱,事實仍然是,現在全民族已經開始認識到進一步妥協退讓的危險性。他們看到日本的野心永無滿足之日,他們要征服中國的念頭,也永無剎車之時,而再出讓中國人的一寸土地也實在不能為一個自尊的民族所容忍。整個民族已經到了決心不惜打一場大仗以抗擊日寇的緊要關頭。空氣中瀰漫著戰爭的氣息,委員長聞到了,他知道了。”
面對著面前的這兩位大師級的學者,管明棠知道他們擔心的是什麼,他不會因為他們的建議而將兩者視為“漢奸”甚至敵人,而在那裡談論著戰爭的必要性。
“這就是現在的中國,被一個她內心根本看不起的民族欺負了許多年,被弄得痛苦不堪,在對國際外交的幻想破滅之後,他必然要變得冷酷起來,最後,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