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8章 上坡最難下坡時,山河血,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去新橋車站迎接他。兒‘玉’見了長岡劈頭就問:與俄國和談之事有沒有眉目?當聽長岡說還沒有眉目時,就是一頓痛罵:“戰爭一旦開始,最大課題就是怎樣結束。連這個你都不懂,你是幹什麼的?””
聲音落下,蔣介石看著管明棠問道。
“哲勤,你可知最終結果如何?”
“最終,日本贏得了對俄戰爭的勝利。”
儘管此事沒有寫入《日本論》中,但後世諸多分析日俄戰爭的文章中,都用極為讚歎的語氣稱讚過當時日本政軍方面,他們瞭解日本的實力,更深知何為戰略。
“從現在公開的資料來看,日俄戰爭時日本的戰爭潛力已近枯竭。在戰爭剛一爆發,日本駐倫敦公使拜訪並明確告訴英國外‘交’大臣蘭斯多恩:日本“用自己的儲備只夠打一年,透過增稅和發行紙幣可以把戰爭再支援6個月,到那時候財源就枯竭了……”。“l905年底在與俄國進行和平談判時日本財政已處於崩潰的邊緣……”。現在看來,那場戰爭日本贏在節制而並非所謂“武士”‘精’神。”
在委員長說話時,管明棠默默的點了點頭,然後不無贊同的說道。
“爬坡最難下坡處。自古用兵多不敗於“上坡”時的進攻,而敗於沒有做好進攻後“下坡”的善後設計。從日俄戰爭結局看,在日本崛起之初他們的戰爭文化是有哲學的,他們的戰略家頭腦是清楚的,他們對戰爭的目的、規模的理解是有非常清晰的界限的。這些不僅參謀本部,就連一線作戰的指揮官都牢記著,亦正因其懂得節制,才使得日本贏得了日俄戰爭……”
管明棠的回答和分析,讓蔣介石看著他的視線中再次流‘露’出濃濃的欣賞之‘色’,中國能夠深刻認識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
“可惜,一系列的勝利使日本戰爭文化滋長了一種不可一世的驕橫情緒,日本老一代政治家、戰略家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後,大有天之驕子意識的日本陸大的畢業生走上政治前臺。這些人繼而左右整個國家的決策,致使日本政fu對軍事機器完全失去控制,陸大培養的參謀們重戰術而輕戰略,其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只適合培養單純執行和完成任務的旅團一級主官和師團一級副官,缺少必要的政略和戰略思想培育。這種從小學開始培養出的軍人,與社會不發生‘交’往,先天就不懂政治,不懂社會,‘迷’信軍事力量,滿腦子只裝著單純軍事觀點。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陸大畢業的這幫少壯幕僚們與老一輩政治家不同,他們既不知“餓死”的滋味,更沒有被“撐死”的經驗。結果,在“愛國”的情緒下國家一步步地被他們置於後一種即被“撐死”的絕地。數十年間,日本於中國不知節制,進而化友為敵,導致中日戰爭爆發,而日本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被撐死……”
正是基於對日本的瞭解,使得蔣介石深信日本必敗,而此時他認真的盯視著管明棠,隨後不無認真的說道。
“哲勤,這一點上,我們的高階將領,或許在單純軍事理論上不及日本,但至少在政略和戰略上卻遠勝於日本,”話聲稍沉,蔣介石又繼續說道。“民族的清醒認識,往往產生於其被壓迫的民族身份。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湧現了一大批被西方先進技術和制度“打醒”的政治家、戰略家。他們知道自己有多少“家底”因而最懂得節制,他們的戰略目標設計都非常有限,戰爭手段的運用也非常節制與務實,這讓日本在短短十年間贏得了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勝利……那麼,哲勤,以你看來,我們現在的情況,與當年的日本有何相似之處!”
面對管明棠,蔣介石並沒有提及任何談判之論,而是從一個故事說起,而這個故事卻讓管明棠沉默了下來,好一會,他才說回答道。
“我國與日俄戰爭時的日本相同,在經濟上,中國的財政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而在軍事上,我國在短期內亦沒有完勝日本的可能。”
一番評斷後,管明棠抬起頭直視著蔣介石說道。
“目前的日本政fu與軍部充斥著政治短視和無知,不懂得軍事要服從服務於政治,不懂得戰略目標必須與國家實力相一致,不懂得戰略擴張不能超過國力支撐的極限,而,這恰是我們需要避免的,但是……”
在委員長的欣慰點頭中,管明棠的話峰卻又一轉。
“日俄戰爭時,日俄兩國是於我國之東北作戰,如俄據日本北海道,日本亦可能答應與其分割勢力範圍嗎?所以,這亦是我國之現在與當年之日本的不同之處,因此,若以日俄舊事相論於今日之中國,以明棠看來,顯無恰當之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