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部分,錦繡權色之嫡女為尊,吹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屋裡沉靜下來,蕭明瑄怯怯的看著韓氏,“娘,都是女兒的錯,是女兒造成了今日的一切。娘生氣的話,就罰女兒吧。可別影響到娘肚子裡的孩子。”
韓氏疲憊的擺擺手,“行了,說這些做什麼。今天的事情你都看到了,李家是什麼態度你也知道了。對於李家的事情你還有想法嗎?”
蕭明瑄立馬搖頭,“娘,女兒沒有想法,女兒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希望你說到做到。趁著這段時間,你靜下心來,好好的反省反省,以後考慮事情一定要周到全面,知道嗎?不要輕易的就做出決定,這會害了你自己也會害了別人。”韓氏語重心長的說道。
蕭明瑄連連點頭,她已經吸取了教訓,她也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真的很天真。不說李天寶好與不好,單是李家就不適合她。她若是真的嫁到李家去,肯定會同李夫人水火不容,鬧得天翻地覆。想想那個情況,蕭明瑄都覺得可怕。
李家的事情總算了結、
金秋九月,鄉試開考。今年蕭明楨譚慶昌都會下場。無論是關心蕭明楨還是關心譚慶昌,總歸蕭家五房的人都在關注此事。
蕭茂楊對此事的關注更是不得了,就差直接參與到此事當中來。蕭茂楊的知行書院已經辦起來。頭批招生,報名的有兩三百人,經過兩輪考試篩選,總共錄取了八十來號人。其中有好幾個還是從中州書院轉過來的。
這幾個從中州書院轉過來的學生,都是貧寒子弟。之所以冒著有可能被人大罵特罵,名譽掃地的風險過來,為的就是知行書院的免費食宿並豐厚的學習獎勵。
對於此事,知行書院雙手贊成。中州書院那邊沒吭聲,似乎並不在意這件事情。畢竟只是幾個貧寒子弟,學業也不是頂尖的,走了就走了吧。
而這幾個轉過來的學生其中有兩名也是今年下場。雖然即便考中了,也不會將功勞算在知行書院頭上。但是至少開了一個好頭。趁機好好的宣傳一下,知行書院的名氣說不定就起來了。所以蕭茂楊對於今年的鄉試格外看重,為此還特意給那兩個參加考試的學生補課,著重補充了學政大人的喜好並可能的考試範圍。當然蕭明楨也有份,至於譚慶昌,沒人關心。
考完了,等待成績的日子是難熬的。
蕭茂楊有些著急上火,韓氏怎麼勸都不聽。恨不得立馬就要知道所有人的成績。
出成績這一天,蕭茂楊早早的就去了衙門那邊,包了茶樓二樓的一個包間,就等著成績出來。
蕭明楨中了,名次還很靠前。蕭茂楊的學生二中一,一個榜上有名,一個名落孫山。即便這樣,蕭茂楊也高興的手舞足蹈。這是開門大彩頭的,太好了,太好了。這肯定預示著知行書院會越辦越好。
隔壁的就是中州書院的山長,一出門就見到蕭茂楊那副樣子,頓時就不高興了。蕭茂楊有什麼好得意的,若是當初他不放人的話,知行書院今年根本就沒人下場,更別提中舉了。
蕭茂楊有些得意忘形了,好在身邊的人會交際應酬,幾句話就說的中州書院的山長眉開眼笑。今年中州書院大出風頭。三十幾個人參加鄉試,被取中的竟然達到二十個人,這個比列已經非常高了。
中州書院的山長臨走的時候對蕭茂楊說道:“教書育人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更是需要底蘊。光是靠錢那是辦不好的。蕭山長,你雖然讀書很厲害,但是說到辦書院,你要學的還有很多。以後不要如此忘形,讀書人的體面還是要有的,對吧。”
蕭茂楊翻白眼,按照他以前在京城的脾氣,早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罵了回去。不過想到自己的書院還有許多地方要仰仗中州書院,不得不嚥下這口氣。
等到中州書院的人走完了,蕭茂楊才恨恨的說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總有一天知行書院要壓中州書院一頭。”
譚慶昌沒考上,整個人都頹了下來。將自己關起來,不肯出門見人。譚家人沒法子,只能任由他鬧去。
譚慶昌頹廢了沒多久,終於走出院門。不過這次他不是要發奮圖強做學問,而是提出要出門遊學。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他要出去開闊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見識。
譚家父母根本就不答應。譚太太是擔心兒子在外面出什麼意外,再說了譚慶昌也該說親了。譚父則是覺著譚慶昌這根本就是逃避,所以不肯答應。一時間事情倒是僵持下來。
鬧著鬧著,就到了十月,蕭明琿同陸四的婚期到了。而柴家也再次來到中州,打算朝蕭家五房提親。
第105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