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8部分,有山有水有點田,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氣許多,畢竟三元城的城中面積只佔孟陽城的三分之一。
“三元城以其城池被三方湖泊包圍在中間而得名。”曹鉤子細細給筱雨介紹道:“三元城周邊的農家,水澤面積比孟陽城多。”
三元城的客棧十分窄仄,一間客房,來回走個八九步便到了頭,人要是多些連腳步都倒騰不過來。
因為陸上面積少,農家基本都是在船上生活,而城中的百姓則傾向於將屋子多修築幾層。
但這樣穩定性又不見得有多好。
曹鉤子道:“三元城親厚大晉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向大晉的工匠學習修樓之術,他們不精通建築,依賴著大晉的工匠為他們修築高層樓。”
“這些難道都是大晉的保密之術?”筱雨有些意外。
曹鉤子點頭道:“當然,曆法、醫道、陶器、造紙等等這些,中原一向是保密的。”
筱雨細細一想便明白了過來。
大晉技術發達,南灣難以望其項背,靠得大晉近一些的羨慕大晉有這樣的技術,又加上與大晉人混居,便更加傾向於成為大晉子民——畢竟南灣陸地分散,政權分散,南灣人難以形成一個“民族”的概念,對自己的歸屬並沒有那麼強烈。
這或許也是咸寧帝放心讓徵南將軍往南攻打南灣,將南灣列入大晉領土的原因之一。
然而越是往南,與大晉的交流越少,南灣人越是不開化——這仗,可能越是難打。
大晉要靠著這些他們引以為傲的發明創造來吸引南灣人的臣服,這也是一種軟戰爭的手段,當然會嚴格保密,不會讓人將這些技術外傳。
“或許,能和大晉相抗衡的,只有西嶺了……”筱雨喃喃道。
曹鉤子和三彎齊齊望向她,曹鉤子眼中諱莫如深:“筱雨何出此言?難道北漢就沒有入主中原的可能?”
倒也不是沒有。蒙古族不也入主中原,開創了元朝嗎?女真族也入關,建立了大清。
只是歷史沿襲不一樣,政治格局也不同,如今的北漢,還遠遠及不上蒙古族和女真族。
筱雨搖搖頭,老實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曹鉤子道:“北漢要想入主中原,除非是中原狼藉,帝王昏庸無能,朝臣驕奢淫逸,百姓生不如死。如今,絕不可能。”
曹鉤子嘴唇微抿,沒有接話。
三彎看了他一眼,轉而問筱雨道:“南灣倒也罷了,不成氣候。可海國呢?”
“海國在大海之上啊。”筱雨道:“劫掠商船做海盜倒是遊刃有餘,可他們生在海上,長在海上,擅長的是海戰,到了陸地上,一定吃不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