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4部分,驚雷逐鹿,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月送寒衣。
孟冬時節,祭祀宗廟。 頒時憲書(曆書),是乃國之大典。 十月十五,下元之日(‘清明’、‘中元’、‘下元’,中國傳統民俗中的三大鬼節),士民百姓家家祭祖掃墓,各備冥幣紙錢,又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 於自家門外祭奠,而後舉火焚之。 是謂‘送寒衣’。
西北幕府長史劉衛辰,其祖上雖然有著胡族地血統,但是到了他這一代,胡族血統已是極為稀薄,早就已經徹底漢化了。 ‘下元日’這天,劉府也象西北所有的漢裔華族一樣,熱熱鬧鬧的操辦祭祖、送寒衣等事。
北風凜冽。 雪花紛落,劉府大宅的書房中,卻是溫煦舒適,地磚之下的‘地炕’不斷的散發熱力,驅走了初冬寒意。 西北石炭豐饒,時當冬月,炕火初燃,使用煤炭最為便利。 所費無多,即可一室如春。
全神貫注的伏案疾書,下元之日,劉衛辰也是難得有片刻休憩地工夫。
身為幕府長史之一的劉衛辰雖然公務繁重,卻也絕不會擅自將衙門地公事帶回私邸處置,只是回到私邸。 他總是習慣於將一天之內處置過的諸般公務作一個全盤的梳理回顧,避免有所疏漏;同時對翌日待辦的公事做一個腹案,預先有個計劃,一二三四草擬羅列,做到心中有數,條理分明,蓋因平常時日,散衙放班之後,他總要在書房中獨自一人靜思深慮些時,動動筆墨。 方才能夠安寢。 而自今年開春以來,長史府的公事繁忙更甚於往年。 劉衛辰散衙回府,在書房中獨坐靜思的時候就更久了,只因平虜侯已經決定在西域營建陪都,即將移駐行轅於河中之地,隨之而來的軍政事務繁雜無比,執掌西北政令,總管西北政務地長史府自然是首當其衝,而長史府左長史劉衛辰為幕府百僚之長,就更是責無旁貸了。
平虜侯決定親臨軍前,坐鎮西域,這事可絕不簡單。 單以軍務而言,部隊的調防派遣,軍器軍需軍資的儲備調撥,人吃馬嚼的糧秣物資轉運調撥,各項賬目的交割,物料的調配轉運,乃至幕府與地方官府的協調,官吏的調派,出關驛道沿途地戍邊部署,等等事務,何止是千頭萬緒,一個不好,怕是會出大漏子。 再以政務而論,諸般糧秣物料的儲收交割轉運督管稽核,諸般分類調撥、專人核收、筆錄做賬等項,治下官署或留守、或開拔的人員物資安排,諸般‘公用錢’、‘給券’之類的錢糧津貼、差遣補助、安家錢糧也要一一定出細則條例頒示,官吏人等按例關領。 何況,長史府職掌之內一應該管事務,也不僅僅侷限於平虜侯親征西域、營建陪都兩件大事,舉凡農牧工商水利河渠諸事,吏戶禮兵刑工等各衙政務,哪一樣都不輕鬆,在在都需要兩位幕府長史總攬政令,及時處置,並督查下僚,信賞明罰。
劉衛辰身居高位,深知‘高處不勝寒’之理,他雖是西北幕府的左長史,卻又哪敢有鬆懈之心?況且,平虜侯乃是極喜歡當甩手大掌櫃的主君,西北地軍政事務,多半都直接交予僚屬辦理,且很少直接干預僚屬職掌範圍內的事務,而是更注重在督察綜核、賞罰功過上著力,可以說平虜侯壓在幕僚部屬身上的擔子向來就是不輕,如今就更重了。 劉衛辰自知責任匪輕,亦是小心謹慎,遇事必詳加審視斟酌,儘量深思熟慮,謀而後決,不敢因懈怠而辜負了平虜侯的託付。
西域之事,固然是當下西北幕府的重中之重,然而西北幕府與域外的互市貿易、郵驛通達,譬如與南疆的緬邦、印度莫臥兒的互市貿易、郵驛通達等事,何嘗就不重要?西北治下,農牧工商、水利河渠、驛傳郵遞、僉兵徭役、營建工程、稅糧徵收、糧食倉儲存留等,一應與國計民生相關的民政工商之事,又何嘗不重要?這些政務,亦是不能遲延推搪的事兒。 總之,要在千頭萬緒地政務中理出眉目,定下腹案,俾使胸有成算,劉衛辰每日散衙回府之後地一番籌謀計劃,顯然是頗費心血和精力,正是人前顯貴,焉知背後辛苦也矣哉!
在雪白的麻邊紙上塗塗寫寫,來回刪改幾回。 劉衛辰終於擱下了手中地一管湖筆,每日必修的功課總算是做完了,心頭感覺輕鬆了許多。
劉衛辰默然無語的翻看著自己辛苦許久才大體擬定的草稿,最後再仔仔細細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確信再沒有什麼遺漏的地方,都已經裝進了自己的腦子,即將案頭上所有被筆墨塗寫過地麻邊紙草稿。 以及被筆墨汙損的廢棄紙張,全部揀收在一起。 檢視無有遺漏,然後再一張一張湊在案頭地燈火上引火焚燒。
片刻之後,劉衛辰費了好些時間和心血才擬好的草稿,全部付之一炬,化為灰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