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部分,大隋蕭後,老山文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毛君真可戮,不及寫昭君。
自傷
初入承明日,深深報未央。
長門七八載,無復見君王。
寒春入骨清,獨臥愁空房。
跚履步庭下,幽懷空感傷。
平日所愛惜,自待卻非(提供下載…87book)常。
色美反成棄,命薄何可量。
君恩實疏遠,妾意徒彷徨。
家豈無骨肉,偏親老北堂。
此身無羽翼,何計出高牆。
性命誠所重,棄割亦可傷。
懸帛朱棟上,肚腸如沸湯。
引頸又自惜,有若絲牽腸。
毅然就死地,從此歸冥鄉。
蕭後一首一首看下去,心跟著沉了下去。算起來蕭後要比她幸運的多,豆蔻年華就嫁給了皇上,又和皇上感情篤深,沒有侯巧文這樣從滿懷希望到絕望的經歷。可是,才女的心意向來就是相通的,蕭後一下子就走進了侯巧文那個敏感、孤傲、不平的心理世界。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就不缺乏這種人是影子,不光是象她和她詩裡自比的王昭君,還有落魄不得志的一大批文人,包括屈原、後世的李白、柳宗元、蘇東坡等等等等,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抱著一個被別人無法理解的遠大志向,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雖然用文字告訴世人他們蓋世的才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不是他的初衷?只有那個不被人理解的理想,才是他們生存的最大目的。有人認為他們有氣節,也有人認為他們不夠圓通,其實他們比一般人更懂得達到目的能用的手段,只是不屑為之。他們相信自己的才華,只求一個人、一個機會,來證明他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