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部分,悠閒四福晉,誰與爭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心智一般的人能做到的。

想起前世的弘昱,一直體弱多病娶妻沒兩年就死了。既然都答應了,如果有能力的話,她也不妨照看一二。

**

大阿哥的一蹶不振,讓康熙和太子都放心了不少。對於前者來說,他只是讓大兒子來牽制並且磨練太子,待他百年後江山還是要傳給太子的。而太子那邊,壓力減輕了他當然高興。

四爺每日上朝冷眼旁觀著,太子的反應雖然是在情理之中,但多少讓他有些齒寒。

前世的帝王生活,早已磨礪出了一顆強大的內心。所以這種情緒只維持了一瞬,同笑怡不同,他心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保全好一家子人;第二,則是扭轉大清的頹局。

所以一反常態,他殷勤起來,終於讓太子接受了他的提議。

接連喪事,康熙的心情也有些低落。如今半個月過去,六部的查處工作已經進行到了一定程度。

朝中眾臣瞅著皇帝的臉色,終於敢於啟奏些負面訊息。不查不要緊,一查康熙火冒三丈。

“兩廣地帶,佃戶富商多吸食福壽膏、信奉耶穌。甚至當地巡撫、縣城,亦有做此營生之人。另外,此風正逐步向江浙地帶蔓延……”

拍了下御案,康熙直接扔了摺子。情況比他想象中還要糟糕,親眼見過烏雅氏的模樣,他才更加憂心。

看見如此情況,太子更是堅定了信心。看來老四的主意不錯,趁著如今大哥一蹶不振,他剛好加深在皇阿瑪心中的好印象。

“皇阿瑪,我大清天朝上邦,豈能讓洋人欺瞞……”

太子慷慨陳詞,力主要給洋人一個好看,維護大清的威嚴。

康熙滿意的點頭,先前太子的脾性太軟,如今總算有了幾分剛性。看著那些紛紛附議的大臣,他又有些憂心。

他正春秋鼎盛,朝中卻有不少人倒向了太子那邊。尤其是索額圖,當年平三藩後,他手下可以凝聚著不少文武大臣。上次就是他攛掇著,扣下了救命的金雞納霜。如果再來一次,那坐在這把龍椅上的還會是他麼?

“胤眩�憷此鄧悼礎!�

從上朝到現在,大阿哥站在那,如冷漠的站在那如一柄出鞘的劍。如今被問話,他深呼吸一口氣,眼中是一片沉寂。

“兒臣願領兵出征,蕩平倭寇和洋人!”

說完後,他的嘴便如蚌殼般緊閉,再也不發一言。

“眾卿以為如何?”

戶部官員再次說出了根本問題,國庫缺口嚴重拿不出錢。眾人沉默了,打仗打得就是錢,沒錢等著吃敗仗吧。正在此時,武官佇列最後突然有人站出來啟奏。

“哦,烏拉那拉·五格,你有什麼話好說?”

“奴才認為,若是開戰,並不一定耗費我大清的銀錢。長久以來,洋人在廣州入關,倭寇於福建江浙一帶登陸,兩者並無交集。

然實際情況,廣州與福建相距並不遙遠。若是把通商口岸開在福建江浙一帶,洋人生意受到影響,定會與倭寇產生摩擦。如此,我大清派軍鎮守,調節雙方矛盾即可。”

康熙的眼睛亮了,滿朝文武也恍然大悟。四爺低頭站在人群中,微揚的唇角透露了他此刻的心情。肥水不流外人田,這麼好的事情當然要讓給自己人。

既然太子做了初一,那他也沒必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他將最主要的法子交給了岳父和舅兄。

至於他,一個騎射在眾兄弟中墊底,對行軍打仗絲毫不動的阿哥,怎麼會想出如此精妙的主意?而岳父費揚古,那可是戰功赫赫,此事出自五格之口,沒人會懷疑到他身上來。

稍後的早朝進行的非常順利,有大臣提出臺灣海峽的安全問題,都很快被駁回。

洋人能不能透過臺灣鄭氏的封鎖,跟大清有什麼關係。開阜是他們求的,此項問題不該屬於大清管轄。

最大的經費問題解決,康熙當朝下旨。官員有發現吸食福壽膏者,一律革職,三代之內永不錄用。旗人吸食者,除旗籍全家逐出京城終身不得回京。至於漢人,吸食者不得參加科考。

以洋制倭之策,則交由六部擬出具體章程。駐紮軍隊除去當地總督直屬之外,朝廷也將派人前去監管。

至於監管之人,康熙掃了眼下面跪著的兒子們。這兩年太子勢力逐漸變大,索額圖在外行為不檢。老大最近悶壞了,且他于軍事一途的確有與眾不同的天賦。派他出去呆一段時日,似乎也不錯。

打定了主意後,心情輕鬆地康熙宣佈退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