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部分,女戶,沸點123,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秀英道:“我曉得你打小主便就大,有些事兒,與咱在江州時是不一樣的。”玉姐道:“我省得。”秀英道:“總是你有道理,還是主意大,還是沒聽進哩。你是甚樣人,休說我知道,外頭也知道了哩。做事兒總帶些兒你爹的邪氣,又染那蘇先生書呆子的硬氣,叫人汗毛兒也要豎將起來,你自家還不覺哩!他兩個是男兒能那般行事,你也行?”
玉姐聽了一怔,將這話往心頭一放,又問宮外新聞。
秀英道:“過了年,太皇太后的侄孫女兒要嫁與燕王家七哥哩,就是先前太皇太后想叫他入繼先帝的那一個。”
玉姐道:“也差不多是時候兒了,娘也去喝杯喜酒。”秀英道:“這還用說?”
————————————————————————————————
卻說這秀英勸了玉姐一回,自以是為玉姐好來,玉姐心裡領她情,卻並不想做那般“賢良婦人”。總想著信九哥一回,兩個好生做夫妻。也不提秀英之勸,只管與九哥噓寒問暖。
然心內也回憶自己行事,雖也不出禮法規矩,確有些兒咄咄逼人之意,不由反省。便頻召僧道入宮講經,也與石渠書院蘇先生那裡資助,又與慈幼局等處施醫贈藥,與冬衣。是為求民間口碑。
因時日尚短,朝內大臣並不好糊弄,一時並未見效。玉姐痛定思痛,一日哄湛哥教他說話時,忽而大悟:那些個名聲頗虛,自己與皇太后、太皇太后並不親近,孝道之下,求名於外,未免似偽。縱兩宮有不妥之處,自己身為人媳,也不當記恨疏遠。
做事軟硬乃是脾性,是否孝順卻是心性了。她家從來便與旁人家不同,自家裡親人,便沒一對兒是婆媳的,從未學會與婆母相處。打小兒便養成一副不認生人的脾氣——除開血脈親人,你不理我,我也不須理你。嫁與九哥後,申氏待她更與尋常婆媳這同,好似母親一般愛護,也沒叫磨過性子,親近婆母是天性使然。是以對兩宮從不低過頭,卻不知,做了媳婦,是必與婆母低頭的。
由此及彼,玉姐方悟自己許多事情上頭,做得生硬了。
這便親近兩宮,日日問安,皇太后頗有些兒受驚,臉兒雖不太好看,心下游疑,不知玉姐要打個甚的主意,並不敢為難。太皇太后自以心懷坦蕩,卻坦然受之,親與玉姐說:“原侯家三姐年後要出門子,來拜見時若有失禮,你多擔待。”
玉姐笑道:“原侯家小娘子都是極好的,能有甚失禮?且過了門兒,便是一家妯娌了,一家人何說兩家話?”
太皇太后見她笑得真誠,也開心,又問玉姐起居,且說:“休太儉省了,偌大國家,不在你這一點半星兒,年輕時受了虧,到了老了怎生補也補不過來的。”玉姐受教。
這一年因著皇后盡心孝順,婆媳融洽,正旦過得便分外和諧。內外命婦不由稱奇,卻也只敢私下議論,並不敢拿出來明說。
到得二月裡,各地舉子云集,只待開考時,原侯家三姐嫁與燕王家七哥。玉姐因有太皇太后預先說了,早早備下厚厚一份賜禮,送與陳三姐添妝。待陳三姐蒙召入宮拜見時,亦往慈壽殿裡,親與陳三姐一雙花開並蒂的簪子。這簪子通體使羊脂玉雕出整支兒來,難得一對一模一樣的,上造的樣子。陳三姐從容拜領。
玉姐看她,生得沉靜端莊,一派主母模樣,又誇她數句。因先帝時有燕王家七哥過繼傳聞,玉姐不好多說,亦不好多留,多誇了陳三姐,便好似諷刺她一般,是以略坐一時,便推說去看湛哥,留陳家女眷“說體己話兒”。
她想的卻也不差,這原侯夫人見自家女兒拜玉姐,心頭便酸:要不是當初事,她兩個如今好掉個個兒哩。
待玉姐一走,原侯夫人便不免將這意思帶了出來:“外具花柳之姿,內秉風雷之性。哪條兒比我三姐好了,偏走這大運。”
太皇太后道:“知道你還惹她?!她如今不動了,老虎打瞌睡,你非要撩醒她!都安生些罷!”
原侯夫人這才不說話了,心中依舊有些遺憾。淑妃見狀,心道,虧得二姐不在,否則必要與她母親一唱一和,再惹娘娘多生一回氣。
皇太后亦在場,卻不多說話兒,亦不打圓場,她恨不得慈壽殿與崇慶殿吵將起來,她才好看一場熱鬧。此時便端過茶盞兒,緩緩啜著,更不言聲兒,只看原侯夫人一臉悔恨之意,再看陳三姐兒面泛紅暈頗有些兒羞愧。
淑妃欲圓一圓場面,堪堪要開口,忽聽得外面腳步匆匆,卻是個小宦官跑將進來,淑妃識得,這是慈壽殿守門兒傳話兒的,這般匆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